《弟子规》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学文”是指对于经典的学习,经典包括儒释道三家,《弟子规》属于儒家的入门经典,入门很重要。
经典是讲事实真相的,学习经典就是帮助我们认清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生活,学好经典,就是为了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典一定要把经典里面所教导的道理方法在生活当中真正的做到,解行相应,学以致用,才能得到利益,收到结果。
对于解行相应,我们要守住的原则就是这两句经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是告诫我们不要光说不做,这样毫无用处,古人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名实不相符的人生,是很难过的,比方说有的人在认识他的一个圈里都觉得他很有钱,但是他实际上欠了好多的外债;或者自己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快乐,但是自己外表上伪装得很幸福恩爱,这都是名实不相符的现象,这种人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啊。孔老夫子讲:“名实不符,定遭奇祸。”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们学习儒家文化圣贤教育,但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并不能按照经典上的教导去做,这是名实不符,是享受不到经典给人生所带来的利益的,所以自己一定要时时刻刻拿着经典来对照自己,指导自己。
学习的实质内容就是反省改过。反省自己是检查自己在为人处事上做的如法不如法,恰当不恰当,反省的标准是经典的教导,目标是让自己的行为思想观念跟经典上的教导相应。经不只是拿来读的,也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做的。打个比方说,人们赚钱之后会把钱变成食物、衣服、住房等等,这就是在享受钱财所带来的利益。享受经典的利益也是一样,光读光听就像是赚了钱就放在那,不去用是不能变成真实受用的。
第二条原则就是“但力行,不学文,仁己见,昧理真。”当我们知道了做才能得到利益之后,要依据正确的道理来做,而不能依据自己的知见,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做对,对的行为产生对的结果,结果就是受用。如果一味的“任己见”而泯灭事实真相,就是“昧理真”这样的做法完完全全不能跟道理事实相契合,所以无论怎么做,都是无尽的苦恼。而正确的做法在经典的学习里,所以孔老夫子在《论语》的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情事是依道理而建立的,真正能做得好做得成功,都是依理而行的。生活是不存在想怎样就能够怎样的,如果存在,没人想遭遇人生的忧悲苦恼,但为什么还会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呢!这就说明“任己见”是走不通的路,因为“任己见”就是师心自用,孔老夫子讲自己一生的成就无非奉行:“信而好古,述而无作。”这句话,这就说明师承对于经营人生的重要性!古人讲:“诗书为起家之本。”
人生里面真正的的喜乐和成功都是源于学习,学就是学文,习就是力行。但是能够按照经典上的教导去经营自己人生的前提是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经典里面的利益是究竟圆满的,这个利益的出现是“义以生利”,也就是说这个利益是从道义、恩义、仁义、情义里面生出来的。经上讲:“信不可知,义无所立。”
如果我们真的听从经典的劝告,经典就能变成我们的真实利益。听劝就是诚恳好学。自私自利迷在五欲六尘贪嗔痴慢里只能是听骗。做一个把名利当成人生轴心的人是因,走在听骗这条道上就是果。做一个有良心、有德行、有学问、有智慧的人是因,走在听劝的路上就是果。听劝的人里,孔老夫子是最光辉的典范和名副其实的榜样,“天不降仲尼,万古如长夜。”一点都不假。因为夫子听劝,所以夫子的人生每十年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到七十得到大自在。反之听骗的人生是过的一年不如一年。
所以要听劝,听劝就是学习,学习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好,所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改变外面的机会总是有的,但是能抓住机会是自己内在的本事,学习就是积累自己的本事。孔老夫子讲:“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因此我们信奉“信而好古,述而无作。”的人生真言,增长自己的学问德行,解行相应,让自己在人生当中品到生活真正的味道,那就是不亦说乎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