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后,我对咖啡有一种抵抗的心理,因为高考前熬夜学习没少续杯,那时候喝的都是那种速溶咖啡,也不会考虑好喝不好喝,只想着能解困就行,每日喝好几杯,也逐渐对咖啡产生了免疫。导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会去主动喝咖啡。
后来参加工作,又捡起了喝咖啡的习惯。最常喝的就是美式和拿铁。其实,我并喝不习惯美式,总觉得有些苦,又有些酸。一定是有人很喜欢的。但是,我自己心中清楚的知道,喝美式,大多是为了提升所谓的逼格,想借此提升自己的品味。
但是当偶尔切换为拿铁的时候,才真正的感受到快乐。我慢慢地转换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喜欢拿铁,就喝拿铁,何必勉强自己喝美式呢?
你喝什么,其实根本没有人在意。
前两日想尝试一下红酒,在商场里,我在红酒柜台徘徊了很久,想着到底应该喝哪种。店员给推荐的是小甜酒,她说刚入门的话,直接喝那种一点儿甜度都没有的,可能喝不习惯,也许因此再也不想入门红酒了,所以第一支的口感很重要。
当时我很犹豫,我既喜欢那种包装特别高大尚,然后特别醇正的干红,这样喝起来会不会比较有逼格?对,这个奇妙的词语再次出现了,为何“逼格”这个词语总会萦绕在我的脑中,难道是我不曾发现的自己的“虚荣心”造成的?我突然发现,我犯了和之前喝咖啡时同样的意识上的错误。
无论是想喝咖啡,还是红酒,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而且我相信这是需要时间来沉淀所谓的个人品味。如果一开始就去尝试自己完全接受不了的口味,只是凭着一腔仰慕之心去坚持,这种坚持定不会长久的。
不好高骛远,真实地去感受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能力,才能带着这份喜好走的更长远。了解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要去迎合这个世界的喜好,以及旁人的眼光,所有外界的选择不代表你的选择,所有流行的、热门的也不一定真的适合你。你需要做的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你才会真正的快乐。
也许有一天,我就不喜欢喝拿铁了,也许突然就迷恋上美式的口感了;也许不久以后,我喝够了甜酒,就突然感悟了干红的魅力了。
那么,就顺利自然好了,顺应自己的心思,重要的是把握当下,你现在喜欢什么?此刻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我的办公桌上一直有一瓶无蔗糖纯黑咖啡,因为实在喝不习惯,所以在那里落了很久的灰。当我再次打开它的时候,我总会在杯子中再加入半杯牛奶,这是我的自制“拿铁”,喝起来真的很不错。
人生有许多时候,都涉及到美式与拿铁的选择题,我们是选择自己真实的喜欢,还是去迎合别人喜欢的口味,或是迎合别人眼中你应该呈现的样子?
当然不!我的选择是“拿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