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急诊室是个大舞台(2)

急诊室是个大舞台(2)

作者: jinlinglq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21:25 被阅读3次

          鼓楼医院是南京市最早建立的一家医院,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12年11月5日,鼓楼医院启用了颇具时代感的新建筑群,急诊室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与我见到的其它医院的急诊部不太一样,鼓楼医院的急诊室里可以提供病床供尚未住院的病人进行治疗,等有了床位再移至病房内;或者是患者的病情转好了,就直接回家。

          这样设置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也给急诊室的就诊环境带来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人声嘈杂,还有就是病人的隐=私得不到保护。

          我妈妈进入急诊室的第一晚,急诊室内已聚集了一帮少男少女(用南京话讲就是一群“小炮子子”),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有些像东北方言。他们围着一位男孩,大声嚷嚷。那位男孩不知哪里受了伤,躺在床上正在输液。听他们谈话的内容,猜测是刚刚与另一帮人结束了一场争斗。

          一两个小时过去了,那位男孩输液完毕后坐起身,小声地叫同伴把他姐姐叫来。男孩的姐姐就在门外。进来之后,那帮小活闹鬼们一下没有了声音,齐刷刷围拢在一起。看见姐姐进来,男孩一脸的委屈,抱住了姐姐,带着哭腔央求姐姐不要告诉家人。男孩的姐姐长得很漂亮,低声安慰弟弟。

          很奇怪啊,他俩说的又像是苏北方言。

          安慰完毕,一帮人一哄而散,急诊室恢复了短暂的平静。

    大概在凌晨四点钟前后才会有短暂的冷清  

          这平静确实短暂,不一会儿,一号内科诊间内又传来吵闹的声音,一个男人粗壮的声音盖过了整个急诊联合诊室的嘈杂声。这男人用南京普通话说的大意是,我是人民日报社记者,你一个医生不经过检查就给我儿子输液这是不对的,我也懂一些医的,我要报道这件事情。

          或许报社给它的记者们灌输过遇事必先表露出身份,凡事都好办的岗前教育,他那人民日报社记者的身份表白了多次,估计是担心那位年轻的男医生不够引起重视。

          几番吼叫之后,年轻的医生给他说起了道理,最后强调,你一个记者也不能毫无根据就写报道啊?

          之后,那位自称记者的声音也低了下来,跑出去找他那正在闹腹泻的胖儿子。

          这位男医生的态度其实很好,对病人很温和,我妈妈就是他诊治的。

          大多数的病人都是有家属陪伴着来到诊室的。有一个家属陪同的,也有两个的家属陪同的,更有甚者恐怕是一个家族倾巢出动。

          也有单独来的。我看见有两位老太太是单独前来就诊,而且还是在夜间。其中一位老太太拿着手机让我查一下刚刚是谁打来的电话。我接过手机,眼泪都要掉下来了:那部中国电信的直板手机,主按键都缺失了。

          另一位老太太,将挂号单放在就诊报道机上扫条形码,怎么都不成功,只好请我帮助。

          这是让我难受的场面。

          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孩独自一人在候诊区蹲着身,很痛苦的样子。护士推来病床让她躺下,看她的肚子,似乎还不到要生的时候。一位女医生问她:“老公呢?”女孩不说话。

           “男朋友呢?”女孩摇摇头说:“走了!”女医生轻叹一口气,用责备的眼光望着她。

          急诊室内,只有产科就诊的可以立即安排进入病房。

          没看过外国人如何在中国的医院看病吧?

          我看见了。

          一男两女,三位外国人半夜来看急诊。从走路的姿势上看,其中一位女士的腰部有问题。他们进入外科诊间,看病的是一位男医生。我原以为医生会用英语与患者交流,不料那医生一个英语单词都没有蹦出来,全靠男老外用半熟的汉语翻译。很奇怪啊,做医生的起码是硕士学历啊,英语也该是六级了吧?

          病人之间是病友的关系,哪怕相处很短的时间也会产生友谊,这也许就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吧?

          有患者结束治疗离开诊室前,会热情地和周围病友告别,大家也会和他招呼再见。也有不吱声,来无踪去无影的患者,这些多半是有心事的。

          病人中有两位高寿的老太太,两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其中一位一直躺着,什么话也不说。另一位麻烦不断,要喝水要小=便,就没看她消停一会儿。伺候她的那位好像是家属又好像是护工的女人时不时就没了踪影,幸好还有小护士跑过来帮忙。等到早上八点之后,老太太的儿子带着一帮人赶来。也许认为医生不够负责任,做儿子的掏出手机就给戴着大口罩的女医生拍照,说是要曝光。

          看到做父亲做儿子的态度暴躁,也看到态度温和的病人家属。一位男家属说他母亲95岁了,身体一直不错,前些天身子崴了一下就不能动弹了。带她去一家医院,人家看老太太的年龄都不建议治疗了,他不愿意,又送到鼓楼医院来。

         “不管结果怎样,我尽力了。”他说。

         医院里,急诊部是24小时工作,观察下来,我认定急诊室是最嘈杂的地方。24小时中,大概在凌晨四点钟前后才会有短暂的冷清。我担心病中的妈妈难以忍受刺眼的灯光、污浊的空气以及嘈杂的声响。妈妈睁开眼睛,对我说,没关系,这样很热哄儿(南京话热闹的意思)。

         我不愿意妈妈在这里待的过久,吵架打架还好,假如遇见伤感的事情会影响人的情绪的。果然,第三天早上,妈妈告诉我,昨天白天来了一位19岁的小青年,遇车祸死掉了。我姐姐说,孩子父母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的呼喊声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要落泪。妈妈说,这一天急诊室里“走”了两个人。

         当妈妈在设施优良的病房内安顿下来后,我的心这才放了下来。每次去病房看望妈妈都要经过急诊室大门,每次我都要往里张望一下。我希望里面的病人越少越好,可是,我的这个愿望总是落空。

         急诊室是个大舞台,一点儿也不夸张,这里展示出人生百态,每个人都能演出一段故事来。

         我倒是建议那些打算报考医学院的考生们,在填报志愿前,去医院的急诊室里待上几天,假如你能坦然面对,你算是过了一关,说明你适合这个职业,否则你就趁早收手吧。

         好在那些忙碌中的医生护士们的心态都还不错。 

     虽然不能上网,在设施优良的病房内可以安静地写日志  

    2015-01-18 23:02:19


    评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急诊室是个大舞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oj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