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岭。人生上半场,我们意气风发,总觉得事在人为。生命后半段,我们低了头,认了怂,接受了生活的事与愿违。
人到中年才发现,岁月的确有薄情之处,但深情的人依旧在不止不休地追逐生活。和岁月握手言和,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越早明白越好的人生道理?
有个高赞回答说:早点妥协,就能早点自洽。人年轻时听不得“认输”“低头”这种字眼,总觉得那是懦弱与失败的标志。
后来才慢慢明白,面对不可捉摸的命运,学会与之平和相处,才是真正的成熟。若把人生比作四季,中年是秋,是成熟,是沉淀。我们不再如年轻人那般朝气蓬勃,却有了足够的智慧去应付生活。
我们不再被世事纷繁迷住双眼,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杨绛先生曾说:人生,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人到了中年,活得更舒适了,更坦然了,更淡定了。
年龄不过是外界给予的标准。任何时候,悦纳自己,安于当下才是最高级的生活观。
与往事言和,人活到一定年纪,多少都有了些故事。或许是辛苦经营多年的感情,走向了散场的结局;或许是执着于对某人的恨,不断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谁走过的路不是爱恨交织,一边拥有一边失去。但前半生的恩怨得失,不能搭上后半生去慢慢咀嚼。
沉溺于往事并不能让过去的伤痕愈合,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抚平昨日的伤痛。中年以后,少纠缠过去,多成全余生。改变能改变的,放下无法改变的。
岁月不堪数,与往事言和,才能迎来与生活的和解。毕淑敏曾在文章里写,中年阶段的自己,不再豆蔻年华人面桃花,不能无忧无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但即便踌躇迷茫,她依旧愿意延长自己的中年阶段,因为“那是我一生中最勇敢的时刻”。中年人的勇敢,大抵就是重压下的坚强,扛住挫折的坚韧。是饱经沧桑后的初心不改,即便遍体鳞伤,也要继续与生活交战,不止不休。
一个人能扛多少事,就能承担多少责任;能承担多少责任,也就会拥有多大成就。中年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栉风沐雨,以平凡之躯撑起一方烟火;是步履不停,努力看顾好家庭。
做父母坚强的后盾,妻儿踏实的港湾。当你扛住责任,脚踏实地,生活自会给你答案。
白岩松曾说:人到中年时,不往上,就容易往下了。有许多人以“年龄太大”“时间不够”为由,放弃了奋斗的热情,最终只能迎接生活的重击。也有人始终锐气不减,把难堪与冷遇化作养料,如愿等来春天。
很喜欢这么一段话:梦想这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区别只在于,有人在饱受挫折后放弃了自己,也有人不折不挠,撞倒南墙,把坎坷踏成了平地。
人到了中年,变老并不可怕,没有希望才是真正的人生绝境。你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努力,锐气不减地去追求,你梦寐以求的一切,才会奔赴你而来。
知乎上有个高赞提问:人到中年,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有人回答说:是经历酸甜苦辣后的淡定平和,是历经沧桑后的锐气依旧。
和岁月握手言和,和生活不止不休。才会迎来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有些美好的方式是需要和自己的内心和解。
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