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聊《皮囊》读后感。
关于家
读《皮囊》,最动人心弦的是作者一家于苦难中坚守,彼此不离不弃的真情。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四口之家,有着无数个我们的缩影。
父亲中风偏瘫后的绝望暴躁,母亲难以负荷的筋疲力竭,孩子们对前途的恐惧迷惘……
最无助的时候,一家人甚至滋生过一起喝药一死了之的念头。
然而,这个家有的更多是相濡以沫、互相扶持。
不论父亲生意挫败,还是瘫痪在床,母亲从不抱怨,一个人默默支撑着这个家——缝补、纺织、包装,一个人倒腾几百斤的油桶……
父亲一听到母亲累倒住院,连滚带爬了三四个小时挪到大马路上,急切地打车去看望。
儿子则一边拼命学习以搏个好前途,一边疯狂打工赚医药费。
令人最感动的是,一天下来,一家人虽疲惫至极,仍乐呵呵地陪父亲做康复锻炼,最后在极度劳累中甜甜地睡去。
冰心说:
“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失。”
家,永远是我们行走在这世间最温暖的港湾、最坚实的后盾,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有了家,再大的风雨也有了屋檐,再大的困难也有了勇气。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家在,有人疼。
关于梦想
大学时期,蔡崇达有一个铁哥们,叫厚朴。
两人揣着同样的梦想,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刚入大学,厚朴立誓要好好释放自己,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
蔡崇达却默默制定好了四年的目标,修学分、拿奖学金、实习、写论文……一步步像火箭定点推送般精确。
大二,厚朴逃课、组乐队、泡网吧,日子过得畅快淋漓。
而蔡崇达一边死啃专业书,一边实习,满城跑采访,每天回到宿舍累到瘫。
大三,厚朴忙着谈恋爱,与女友卿卿我我。
而蔡崇达一心扑在毕业论文上,争分夺秒。
大四,失恋的厚朴,开始自暴自弃,打架、混迹酒吧,最终被学校勒令休学。
而蔡崇达提前毕业,被北京新闻周刊破格录用。
再后来,蔡崇达成了媒体界最年轻的主编、作家。
而一再失意的厚朴选择了轻生。
至死,他仍不愿相信蔡崇达说的那句话:
“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也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真正能抵达梦想的,从来不是不顾一切的狂热。
而是务实的、谦卑的,甚至是连自己都看不起的隐忍与积蓄。
经历过黑夜,才能抵达黎明。
你想要的,只有拿汗水来换。
关于命运
《增广贤文》中有言:“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这世上,总有太多的事与愿违,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蔡崇达每天像守财奴一般,一分一毫地攒着钱,希望有一天能带父亲去国外治疗,然而就在钱快攒够时,父亲突然走了。
寄居在邻居家的“香港阿小”,日夜盼望着被父母接去香港,过上小少爷的日子,终如愿以偿时,父亲却生意破产,从桥上一跃而下。
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村头阿小”,从小立誓决不再捕鱼,然而兜兜转转了一圈,还是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打鱼人。
还有那个心比天高的文展,立志要在大城市有一番作为,最终却去了一个偏远的小村庄……
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在这只翻云覆雨的命运巨掌面前,我们是如此的孱弱渺小。
然而,这就是现实。
与其一味的较劲痛苦,不如坦然接受,与命运握手言和。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们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可以支配对待命运的态度。”
就像作者虽遗憾父亲的去世,却也因此学会了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香港阿小”虽没有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却学会了脚踏实地。
“村头阿小”虽没有逃脱世代捕鱼的魔咒,却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心境。
只要心不曾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出现勃勃的绿洲。
与命运和解,路的旁边还有路。
2023-09-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