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长长的石阶,山风吹来,云散日朗。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位于泉州市华表山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间草庵严格地讲,应该算是石室,依着华表山涯而建,石室背后山势险峻,巨岩耸峙,无法攀登。只有山脚下的一条蜿蜒、崎岖的山道通达庵前,庵前有道山涧穿寺而过,清净雅致。古桧树下,刺桐花旁,几张石桌子、石椅供人乘凉休息。摩尼教、道教和佛教的草庵草庵是我到过的最有特色的寺院之一,清幽,别致,精巧。没有一进又一进的大雄宝殿,没有一尊又一尊大同小异的佛像。草庵的核心是一尊岩壁上凿出的浮雕佛像,为这尊佛像,建了一幢三开间的小石室。这座肇建宋代,命名元代的“草庵”,依山崖巨石石壁而建,庵门敞开,门外的墙壁上红漆大片剥落,门柱上镌刻有“广大寂静三摩地,清净光明偏照尊”。四架椽半斜檐,面阔三开间,屋檐下用横粱单排华拱承托屋盖。面宽6.7米,进深3.4米。草庵位于晋江华表山麓,始建于元至元五年,为全国仅存的摩尼石雕遗迹。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纪念性吉祥物就是这草庵摩尼佛。
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了解宗教多是从倾听创教者童年的歌谣开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4岁起被父亲带到【犹太派基督徒】厄勒克塞派中生活。240年4月19日感觉到神的启示,声称自己是神的最后一位先知,遂与厄勒克塞派决裂逃到泰锡封,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揉合古代波斯之祆教、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摩尼242年带领仅有的两个追随者在巴比伦传教,很快摩尼教就发展成敢跟基督、真主争高下世界性宗教,遍布亚欧大陆极为兴盛。他的迅猛扩张,必然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展开精神领域的角逐,必将表现为世俗权力斗争,必将染着血腥。277年摩尼被波斯萨珊王朝投入监狱,钉死在十字架。而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在296年,下令烧死摩尼教出家修士与烧毁书籍斩首信徒。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西方就看不到关于摩尼教徒的记载了。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皇室严禁参与,便设法假托佛教之名传道。后传入回纥被定为国教,自恃助唐平乱有功,回纥摩尼教徒可在大唐传教,摩尼教寺满布中国境内,“会昌灭法”摩尼教难逃其劫,“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着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 之后在民间秘密流传,并渐与其它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不衰,成下层人民和江湖人士对抗朝廷的一种组织和斗争形式。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白莲教和明教中人,只不过朱元璋夺得大位,深知明教厉害,下诏严禁白莲社、明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遂驱逐信徒、毁坏寺院,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明晚期“飘瓦颓垣”标志着草庵摩尼教的终结。其后,在清廷的打击下,逐渐式微,在东方逐步融入道教,以至不复独立存在。当摩尼教凋零之后,草庵成为摩尼教在中国“最后的孤岛”。这一段坎坷的经历,信仰与生死的抉择,是人间喜剧?亦或是悲剧?何其令人感叹!草庵的摩尼光佛在此后的五、六百年中,注定要成为佛、道教偶像为百姓顶礼膜拜。
这尊摩尼光佛石雕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身端坐莲坛,像背后雕毫光四射纹饰,世称“摩尼光佛”。衣饰简朴,衣褶流畅,身穿宽袖对襟道袍,,襟打无扣结带,襟结下垂扣上圈饰,再套带在脚部蝴蝶结上,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摩尼散发披肩,面相圆润,眉弯隆起,嘴唇稍薄,嘴角两线深显,下颚圆突。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颚下有两绺飘逸的长须。元初改建为单檐歇山式的石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庵内供奉着由依傍山崖的岩石雕刻而成的一尊摩尼光佛浮雕,雕像高1.52米,宽0.83米,身披佛衣,端座莲坛,容颜慈祥,整座佛像栩栩如生,脸、眼、手的色彩巧妙地运用了岩石本身的三种天然色泽构思雕凿,石为白色花岗岩,佛像脸部则呈辉绿石色,手部呈粉红石色,天造地设。背后刻有光芒四射的纹饰。因兼佛道造像特征,被概述为“道貌佛身”。 草庵收集的墙面石雕图案有卐字、飞天、狮子既证实了当时建筑精美,也表明寺宇有佛道教色彩。
佛龛刻:“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 与明代何乔远《闽书·方域志》云:华表山“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时物也,祀摩尼佛。”互相印证。
摩尼教消亡吗?作为一门具有严密理论体系的宗教,它的确死了;然而它又没有死去,它以一种更低级的形式——作为实用的民间方术——还在苟延残喘。草庵附近苏内村的境主宫,供奉的5位主神中,包括摩尼光佛、都天灵相、秦皎明使在内,有三位与摩尼教有关。草庵摩尼光佛还像其他民间信仰尊神一样分灵外地。早在百年前,晋江东石玉井蔡氏商行就到草庵请得分灵,现仍安置于玉井夫子宫敬奉。
草庵后山上原有"万石峰"、"玉泉"、"云梯百级"等摩崖石刻;草庵右侧石山上有"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等崖刻咒语,可以定心祛邪,念此语作法祛鬼邪。摩尼教徒服色尚白,倡素食、戒酒、裸葬;讲团结互助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终必战胜黑暗。其核心教义世界有光明和黑暗两个王国并存,崇拜光明,反对黑暗和压迫。
人们可能见过无数的佛像、神像,可有几人见过摩尼教教主的雕像?熟悉的心灵,愿意天天相见;身边的风景,却没有发现。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鲜活于民间角落的摩尼教遗存,更应重视对于草庵一带摩尼教文化遗存的保护。民间信仰的宗教是一门深奥的哲学,是人类神秘文化的一部分。信仰是对欲望的一种约束,亦可对心灵净化。
草庵前有"隐居桥"、"八凤池"、"千年古桧"等处处佳秀;庵后有"万石峰"、"龙泉岩"、"玉泉"等景景奇幽。在草庵的后方,可拾级而上,葱郁的林荫小路中怪石嶙峋,山中环境清幽,是休养生息的好场所。景点不大,但是文化底蕴很浓厚。草庵及周围如星点般散落着高僧弘一法师遗迹。
摩尼教从泉州上岸,走向神州大地,终又归隐于此。历经磨难、几经兴衰,如今在泉州依然有一席之地,与各大教派朝夕相处,彰显泉州人的虚怀若谷和包容宽广的胸襟。
喜欢草庵,最主要因为她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座摩尼教寺院。
草庵,这个知名度并不高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址恰似一朵海上丝绸之路的奇葩,令我不远千里前来瞻仰。应该让更多人来聆听这句“勿忘世上苦人多”这句从波斯带来了光明尊教的奥义的教诲。“勿忘世上苦人多”,在1700多年后的今天,还有哪里可以寻找到你的踪迹和你的虔诚信徒呢?
也许是“财大气粗”使得闽南人对宗教仪规尊重的民风好象要比其它地方古老一些,不会使宗教变得商业化,山门就是一个简单的牌楼小得令你无法想象,诚心礼佛的人不用买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