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汉化已经是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随手在百度搜一下,就能看到很多相关讨论(如下图)。
百度搜索那么这个现象是好是坏?以及这个说法到底准确吗?
好巧不巧,学校之前在暑期展开了“三下乡”活动,我们小组就此机会,一起前往湖南长沙汉回村开展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实地调查活动。
在实地考察之前,我们先是在周围进行抽样调查。采访的对象群体主要为大学生。据他们表示:
他们这一代几乎不了解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习俗,也很少去参加本民族的习俗活动,只有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才对本民族的语言或多或少有些了解。
在问及为什么时,他们给出答案大同小异。
学习本民族的语言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在学校大家都是学习普通话和外语,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的机会很少。此外,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够参加一些风俗习惯活动,这是因为保留至今的风俗习惯活动非常少,举办的次数也不多。
经过前期简单调查之后,我们小组决定圈定一个地方开始实地考察,于是以武汉为中心,简单地划了一个圆,我们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湖南省。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境内湘江贯穿南北,又简称为湘。唐代诗人谭用之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湖南故又有“芙蓉国”之称。湖南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壮族,白族,回族,维吾尔族等5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00万,位居全国第7位。
湖南省少数民族多并且离湖北较近,那就决定是你了!开始我们的启程!一行人到达长沙后,紧接着将目标直接锁定为汉回村!
开福区沙坪街道汉回村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位于长沙市的东北边,距长沙市中心城区大约10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据历史考证,回族定居汉回村有三百多年历史,具体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汉回村不但是少数民族聚居村,而且还有佛教、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场所,建有铁炉寺、清真寺。全村总面积4242.24亩,共1408人, 其中回族村民约占三分之一。
这是百度百科对汉回村的一个介绍,其中,交通较为便利应该改为较为不便利。我们一组八人,滴滴了两辆车,开了好久才到传说中的汉回村(- -)。
下车后,我们在附近转悠,发现村民较少。询问得知,有一部分村民早些年去外地打工还没返村,其余的则是在临近的地方上班,晚上才能回村里。白天待在村子里都是一些年过半百的老人。
为了提高采访效率,我们安排两人一组,实施分组调查,调查问题主要是关于回族的现状和汉回村近几年的变化。
走在乡间小路上,村子里的悠闲与恬静蜕去了城市里的浮躁与不安。不禁想起陶渊明的一句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汉回村 汉回村 汉回村整个村子可以概括为: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漫步中,看到了两类风格迥异的的建筑物,很容易分辨是回族还是汉族的建筑物。
回族的建筑物是将伊斯兰的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手法相融汇,采用白、蓝、绿等冷色布置房屋。而在重点装饰的天棚圣龛饰以彩画和金色花卉等图案,还嵌砖雕、挂金匾。回族的建筑物,从整体上看去,整座建筑物具有庄严神圣的宗教气氛。而汉族的建筑物,则与长方体式没有突出的的多层楼。
直接上图,简单明了!
回族建筑 回族建筑游逛了一圈后,访谈也做得差不多了,下面是访谈记录整理。
回族的现状:
回族很少举办自己的节日活动,都是自家打理自家的生活。
村中只有几个回族老人能说回语,除了他们,有些居民甚至对回族的一些礼仪也并不是太了解。这些村民和村中其他汉人的生活方式大体相似,服装穿着也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房屋建筑。
据了解,这些房屋建筑还有清真寺都是由政府这几年建立起来。目的是为了把汉回村建成为旅游景点,进行宣传。
此外,从我们的调查结果还了解到,居住在汉回村的回族人民生活和我们近似,对本民族的文化习俗了解少并且参与度和举办力度都比较低。
汉回村的变化
汉回村这几年发展迅速,以前村里出行是极其不方便。一直缺少完整便走的道路和就近出行的交通工具。但是近几年,一条一条崭新的沥青路连通了村里村外,还建起了一座座有特色的回族建筑物,这是因为政府致力于将汉回村打造为特色旅游景点。一些村民还购买了几辆四轮自行车对外出租,方便旅游者骑行游玩。
调查结束后该撤了,村民告诉我们,最近的公交需要走上一段很长的公路,不打紧,说走咱就走。在返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广场,在广场上有一面墙介绍了汉回村的前世今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
前世今生
沿着这条大道,终于走到了公交站,在长沙稍作调整,准备回家!
崭新的道路
后记
回来后,查阅了相关文献,很多人喜欢说少数民族汉化,这是不对的。准确地来说,应该是现代化。那么汉化与现代化的区别是什么呢?这里引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来说明下。
完全放弃了母语及习惯思维,对自己的民族不再认同,从内心和外在都认同汉文化,并把自己也当做汉民族的一员,这样的称之为汉化才说得过去。
这应该是汉化的定义,少数民族会去认同汉文化,但是并不会对自己的民族不再认同,少数民族追求的是汉文化文化的精髓,这是一种追求积极,追求现代化的行为表现。
少数民族在实行现代化,同时汉族走在全中国现代化的前列,因此会有一大部分人产生了“少数民族在汉化”的错觉 。
追求现代化是任何民族都会推崇的,它是一种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必然.在古代,汉族人效仿其他民族的胡服骑射.战国时期只有提高本国的军队实力,战斗力,才能称雄七侯.现代化不是文化的同质化,更不是文化的同一性。它是在保持现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文明成果,它体现的是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体现的是一种秩序、和谐的生存状态。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民族都要学会取长补短。少数民族学习普通话,英语等趋势体现了少数民族自己是在不断发展的,它们正在尽全力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这些趋势也是汉族的趋势。
那么该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现代化这一现象呢?我们不妨看一下专家学者的回答。
我国现代化理论家罗荣渠教授认为现代化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的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变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而另一位严应龙研究员认为现代化就是以时常原则为取向,以工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代替,并引起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习惯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重要变化的过程。随着这一进程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不断地改善,社会运行效率得以不断提高。
马崇明认为所谓的现代化就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机构的根本变化。
看到了专家学者门的回答,是否对现代化又有更深的认识呢?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了解到: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有时候,我们无意识说的某些话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错误,一定要去多思考,学会刨根问底。
最后说一句
在多元化时代的发展下,少数民族逐渐现代化,千万别说成少数民族汉化。
参考资料
知网相关论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