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
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塔拉•韦斯特弗
《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美国作者塔拉·韦斯特弗的第一部处女作,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全美销量破百万册。
而比书的成绩更厉害的,是作者塔拉·韦斯特弗的传奇人生:
塔拉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但是
2008年,她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
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比尔盖茨曾称赞本书: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如此优秀的她,为什么在十七岁之前,没有上过学?而她又是如何通过自学,拥有如此“开挂”的人生,我想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一、原生家庭之殇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在读完本书后,我认为这种影响包括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知、潜能发展、以及孩子是否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
01 原生家庭构筑了孩子对世界的最初认知
“女性只能穿宽大的衣服”
“礼拜日不可以外出买东西”
“上厕所不尿到手上就没必要洗手”
对她来说,即使冰箱里有腐烂的桃子、水槽里有脏盘子,甚至一进门家里有异味扑来,只要味道还可以忍受,房子就算干净。
在塔拉上大学之前,她一直践行并相信父亲告诉她的一切。
她从来没有去看过医生,因为父母告诉她,医生并不是想救你,而是要害死你。
她也从没来没有进过学堂,因为父亲说,学校是政府给孩子洗脑的工具。
在塔拉的童年里,整个家庭一直为末日降临做准备,因为父亲坚信世界末日终将降临,当人类世界崩塌之时,只有他们家会存活,不受影响。
父亲的言论,日复一日的影响着塔拉的整个童年,她没有质疑过,也没有怀疑过。所以她从未上过学、生病了也从不去医院。她是如此,她的哥哥们也是如此。
当塔拉教育的大门被父母无情的关上后,父母告诉她的一切,便构成了儿时塔拉对于世界的所有认知。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同一颗新生的幼苗受到不同土壤的滋润、太阳的照射和雨水的灌溉,在日复一日成长的过程里,都会结出不同的果实,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呢。
02 原生家庭影响着孩子的潜能发展
当塔拉的哥哥泰勒告诉父亲决定离家去读大学时,父亲强烈反对“我的儿子,竟然排着队等着被无神论和光明会间谍洗脑”,父亲认为,一个男人不可能靠书本和废纸为生。
17岁的塔拉在家准备自学考试,父亲知道后便会强加给塔拉很多工作,让她没有时间学习。父亲甚至会让塔拉为家庭账单付款,从而减少她为大学准备的学费。
为什么一个父亲会千方百计的阻挡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呢?
是盲目的宗教思想和陈旧观念在作祟吗,我想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他自大、独裁,他拒绝相信任何人,他认为自己才是最聪明的那个人,任何人都不能违背他。当这样一个父亲在一个家庭中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以父爱的名义千方百计的阻碍着孩子们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这便是一个父亲认知的狭隘。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真相是,父母认知的最顶层,才是孩子最真实的人生起跑线。
03原生家庭影响孩子的成长环境
在塔拉的记忆中,爸爸把冰箱里的牛奶、酸奶和奶酪全部清除干净,爸爸不允许孩子们再吃这两样东西。
当外婆教导塔拉上完厕所要洗手,塔拉不以为意。因为爸爸说上厕所不尿到手上,就不用洗手。
在明知深夜开车危险的前提下,父亲依旧带着全家人上了路,置几个孩子和妻子的安危于不顾。而妻子明知危险,却也不敢阻拦丈夫。
果然,车祸发生,血从爸爸的嘴里涌出,塔拉身上到处都是伤口,姐姐奥黛丽的鼻子被撞得弯曲成了奇怪的钩状,鲜血从鼻子里涌出。而他们的母亲,她双眼呈深紫色、深的发黑,像是浣熊的眼睛一样,肿的分不清是睁着还是闭着。
后来塔拉知道,母亲的“浣熊眼”,是严重脑损伤的征兆之一。
而这原本是一场本应该避免的事故。
书读到此处,当我们已经被塔拉父亲的荒唐无知感到愤怒的时候,殊不知,这个偏执的父亲竟丝毫没有从这次车祸中吸取教训,因同样原因导致的车祸,还有第二次。
一年冬天,当落日的余晖懒洋洋的摇晃着,父亲要带着大家从奶奶家开十二个小时的车回家。奶奶让父亲吸取上次的车祸教训不要贸然上路,而且正值冬天,极可能遇见暴风雪。父亲拒绝了,他坚持自己会战胜暴风雪。
当晚凌晨3点,天气突变,狂风乱作,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儿子理查德建议靠边停车,不能再走了。这个偏执又愚蠢的父亲再一次拿全家人的性命做了赌注,父亲接过方向盘,车速甚至开到之前的两倍。
终于,当车偏离轨道飞了出去,所有人反倒松了一口气。
在这次事故中,塔拉的颈部受伤最严重,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转动。
其实除了车祸,这并不是孩子们唯一受伤的场景,在父亲的废料场:
塔拉的手被割破、腿上也被长钉割出大口子
哥哥卢克腿重度烧伤,结果竟被放进垃圾箱疗伤
哥哥肖恩从几米高的托盘上摔下,脑袋开花
就连父亲自己也因油箱爆炸,受了严重的烧伤,身上多处皮肤坏死
这么多的事故和鲜血,都是意外吗?
不,是父亲不忍心花钱买更安全的设备,一次次的拿着孩子安全去做赌注。他作为一个家庭决策者的愚蠢、无知、偏执,无数次将孩子和妻子置于危险的境地。即便如此,他仍然相信他做的是对的。
塔拉的父亲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呢?
塔拉曾在书中提到,她的父亲患有躁郁症,而疾病是不具有选择性的。
即便如此,一个父亲患有躁郁症的父亲,他糟糕的养育方式背后, 承受一切代价的只是他自己吗?
显然并不是。
孩子们和他的妻子,才是付出代价的人。他们伤痕累累、淤青、擦伤、脑震荡、腿着火、脑袋开花,他们一直生活在一种警觉的状态和持续的痛苦中。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和身体上的创伤,将会成为孩子一生都不能遗忘的伤痛。
二、 教育改变命运
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
-泰勒
01 你不放弃,幸运才会降临
受够了独裁专横的父亲和暗无天日的生活,十七岁的塔拉,决定参加杨百翰大学的自学考试,而在此之前,她从未上过一天学。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具有的勇气决定开始的,即使是一开始她就知道,考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了不起的是,她没有因此就完全放弃尝试,而是一点一点开始了她的自学之路。
杨百翰大学入学考试由四部分组成:数学、英语、科学、阅读。她每天6点起床,开始从最基础的数学开始学起,英语方面她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没有,她从名词开始,接下来是介词和动名词。
日常学习之外,塔拉的生活还伴随着父亲给她安排的繁重的工作。父亲用工作的方式,千方百计的占用她的学习时间。在生活中的重压之下,她还在学习。
终于杨百翰大学的考试如期而至,从未参加过考试的塔拉,第一次知道答题卡的使用方式。她从来没有在满是人的房间里,在书桌前坐过4个小时,翻页的沙沙声和铅笔的涂写声让她无法集中精力。
杨百翰大学是一所竞争激烈的大学,塔拉至少需要拿到二十七分,才拥有录取的可能性。糟糕的发挥让塔拉失去信心,她觉得完全就不应该参加这场荒唐的考试。
终于第一次考试下来,塔拉只拿到二十二分,但是她的心却意外地快乐的砰砰跳,她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拿到这样的分数,这说明一切充满着可能性。
第二次考试,塔拉以二十八分的成绩成功被杨百翰大学录取,一个在17年里从未上过学的孩子,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对塔拉来说,她曾以为自己的人生会在十八九岁结婚,爸爸会分给她农场的一个角落,她的丈夫会在那里盖间房子。她生孩子时,母亲会来接生,并慢慢教授她草药和助产的知识,她的一生,会像她母亲也成为一个助产士。
但是在她被大学录取的这一刻,她的人生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绝对想不到,曾经一个不被允许接受良好教育的女孩,竟然可以在剑桥和哈佛这样的高等学府接受着世界上最顶尖的教育。
而这一切的开始,都源于她勇于迈出改变的那一步。
02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解放我们的思想
初到大学,塔拉第一次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作为一个虔诚摩门教徒的女儿,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都让她惊呼不可思议。
当塔拉看到室友香农穿着吊带背心,屁股上印着“多汁”两字时,这超出了她的承受范围。
室友玛丽在礼拜日外出买东西,塔拉认为这简直是对上帝律令的公然违背,她逃回了自己的房间。
在塔拉的世界里,父亲称这样的人为“异教徒”。塔拉坚守着父亲教导她的每一条真理、每一条教义。医生是堕落之子,家庭教育是上帝的旨意。
直到一堂关于西方艺术的课,彻底开始削弱她对过去认知的忠诚,让塔拉意识到她与这所大学的巨大鸿沟。
逐渐的,她开始审视以往的生活,审视以往的认知是否正确。通过教育、通过知识,她原有的认知世界在一点点的土崩瓦解。
慢慢的,塔拉吃下了第一粒止痛药
她第一次上完厕所后主动洗了手,还用了香皂。
她也不会再看到穿运动短裤的女生,就一直盯着人家看。
她甚至去申请了政府助学金,即使父亲曾说“接受政府捐助就等于把自己的交给光明会”。
塔拉的生活方式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一个人的起点是否就是她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我想这个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身上。
03 过去一成不变,未来才有分量
小时候,我们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样子,那片孕育我们生命的故乡,那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
可是起点定在哪里,不是由我们决定的。我们会生长在怎样的土地上、习惯吃什么样的食物、擅长说怎样的语言、会拥有怎样的儿时玩伴,这些都是我们诞生在这个世界之初,上帝为我们每个人拟定的初始模式。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曾说:无论你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会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
我们之所以会对现实无力,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困在自己所营造的主观世界中。其实,若我们转换角度,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上”,很多问题可能就会没有那么难。
塔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生活环境如此糟糕,十七岁之前从未读过书的女孩,也依旧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绽放新的色彩。当然,塔拉的改变过程并不轻松,也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怀疑、对抗、挣扎后,才迎来最终的蜕变。
我们无法复制塔拉的经历,但我们可以行动起来,为自己做点什么。
每个人的过去都无法被剥离,如果你想要改变,却不知要从何处着手的话,那你可以学习一下塔拉,从投资自己的教育开始,学一门感兴趣的课程或者语言,甚至是再往上提升一个学历。
一个人的起点并不一定就是他的终点,如塔拉所说,真正决定我们是谁的,是我们眼睛背后的东西,是我们咬在齿间的东西--是希望、信仰或信念,让人生不再一成不变。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你已经无法决定你的过去。
但此时此刻,你还能影响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