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日更 7/30
这周六《奇葩说》的辩题是,「爸爸/妈妈要跟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再婚,我该不该阻挠?」双方辩论非常激烈。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确是经济学家教授薛兆丰的观点。他认为,「作为子女的我们,不应该阻扰,而要学会接受这个现实,因为这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薛教授的解释如下:
每个人成熟的过程,其实是学会愉快接受这个世界的过程。
薛教授解释说,我们以为我的感情就是这样的,天生就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其实不是的,我们会收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生存压力的影响。
在单位里,我们不喜欢这个公司文化,不喜欢这个上司,怎么办?当然有别的机会的话,可以离开。但是更多人选择让自己慢慢喜欢上这个上司、喜欢这个公司的文化,因为这样活下来比较容易。
我们会发现,一个单位里,领导喜欢爬山,下面的员工往往也喜欢爬山。领导喜欢下棋,下面的人也下棋。你去学着适应这个社会,就是走向成熟的过程。
你想想看,你要一个你看得顺眼的世界,这可能吗?但是你要学会把世界看得顺眼,真的很难吗?
薛教授的观点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事实,很多人为了获得容易,让自己努力去“看得顺眼”。但是听到这番话时,我内心却是抗拒的,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心酸、不易和无能为力。
我不太知道“把世界看顺眼”,这个尺度要怎样把握?突然间也不明白如何调和这种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大系统里。在这个大前提下求生存,不得不臣服于此。
但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完全没有力量,只能被推着走,即使心里膈应,觉得不太对劲,也不需要去质疑,直接让自己去「看得顺眼」。而且原因却仅仅是因为这样做比较容易?我持怀疑态度。
当遇到不喜欢的领导、不认可的公司文化,我们努力看到好的方面,然而那些我们不喜欢但是对我们很重要的价值观要如何安放呢?
表达这个观点并不是说,我们要凭着自己内心的喜好去抉择,因为人的认知有局限,不能保证我们喜欢的就是正确的。而是,内心指引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阻挠、质疑,只是表达我们内心与外界的冲突。只有暴露出来才可能被理顺,或许是我们对外界信息判断有误,或许是对内在了解太少。“不舒服”、“看不顺眼”正是这种矛盾发生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就像今天我对薛教授观点表示质疑,这个质疑会促使我去寻找更好的答案。质疑是有必要的,它有利于让我们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寻求平衡。
如果为了活着容易、心理上更舒适,就主动放弃了自己去一味迎合外界,那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哪里呢?我们并不是想改造世界,但如果有一点点力量可以让事情向好的方面改进,为什么就直接妥协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