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近期末。如果拿这一学年做刻度,今年可真过得跌宕起伏呀。
我是喜宅的,但平日里,若宅得一久,就会滋生出因不社交的负罪感。现在倒好,完全没了不出门浪费大好时光城市风华结交人气的愧疚,可以四肢躺平,舒服得心安理得。而现实的光景,怕是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都不敢这么写。我这渺小的人类怎么会想到,有一天,病毒会穿越物种之间的屏障,带来这么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
我当下想起一类网上的视频主,视频内容就是几小时的自习过程,几个小时一言不发,粉丝要学习的时候打开这些视频,然后投入自己的学习。那一刻我便觉得魔幻极了,这隔着屏幕的陪伴,竟成了现在教学的常态。我从新闻得知,哈佛的教育学院从四月开始,每周几场线上的讲座,每回都是几位教育界人士线上聊聊疫情下的现状与反思。记得有一个下午,是哈佛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对话南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校长。该大学近几年线上教学发展蓬勃,已有了自己的一套模式。里面校长就提到了常规情况下和疫情下线上教学有很大的不同,疫情下很多学校被迫一夜之间翻转为线上,和常规情况下的线上课程设计完全是两回事。上网课以后,学生群体内不平等的社会鸿沟被加深了。特别是美国的低收入家庭和有色族裔,本来在校园里可以逃离家中“荒乱”,如今却只能与之共存,且不得不在网课的视频里露出自家一角。于是,也有了新的网课自由,这意味着你要有稳定的网络,有设备,家中还得有安静的一处空间可以上课。问题本就存在,只是Zoom的背景墙和政府借出的设备无力一缆这狂澜里被放大的不平等,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当时校长说,线上教育就其出身来看,本不是为了加剧这鸿沟而生,而是恰恰相反。常规情况下的线上教学,或者函授,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局限,给一部分因各种原因,或需照顾亲人,或居住偏远,或无法脱身工作的人一个低成本继续教育的机会。线上课程的学生主体更为多元,这本是一个联结不同于自己背景的人的平台。线上教学本是打破不平等的手段呀。比起面对面的言传身教,线上教育需要更刻意的设计,这或许也是一个让我们可以重新想象教育的契机。如今因情势所迫,老师和管理者们每日绞尽脑汁设计课程,一边还要想着如何在线上维护一个社区的归属感,而不至于在家中四壁间觉得太过孤立。未来即便回归校园,今日危机下的线上教学也可以给未来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带来一些得失上的启发。
也许线上教育会是未来的一种主流方式,但就目前而言言传身教的线下教育仍是一种给学生最大启发和进步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