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单词,“unconscious bias”。
说来奇怪,这个单词乍一看是可以看懂的,大概是关于在生活中没有被发觉的偏见。
而它的官方翻译版也似乎没什么了不起——无意识偏见,嗯,了解了。
这就是我对这个单词的初反应。
或许,在此刻,我的大脑里已经建造起了一条”无意识偏见“的捷径——我把这个名词自动归类为与我生活相关性不怎么大的”种族偏见“这一类别去了。
究竟什么是“无意识偏见”呢?
无意识偏见是一种由于陈旧或刻板的印象造成的歧视或偏见,而当事人甚至都无法发现这些偏见的产生。
例如,当你看到一位戴眼镜的人前来应聘工作,你可能会觉得ta更加保守和智慧。
又例如,在职场中,女性常常被认为没有能力当领导,而有家庭的女性与男性相比,会更受家庭的拖累。
或者,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有口吃的职员没有能力接待大客户。
以上的这些,都是无疑是偏见的表现。
当我看到这些案例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常常产生类似的无意识偏见。
甚至,我还曾经利用过这样子的无意识偏见——在当年研究生面试的时候,我特意穿上我最”无趣“和保守的衣服去面试,就是为了体现我是一个“安心学习且无暇打扮”的好学生。
但是,认为科研人员“不打扮自己”,“生活枯燥无聊”等等,本来就是无意识的偏见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偏见。而无意识偏见是如何产生的呢?
1.大脑自动产生的捷径,将自己看到的特征与脑海里形成的刻板印象自动联系起来;
2.成长和发展经历的影响,让自己对某类特征会有独特的感知;
3.文化的影响,也是整个社会氛围给自己产生的作用,要时刻跳出圈子外才能看清楚。
那么,如何才能够消除无意识偏差,做一个更睿智的人呢?
1.时刻保持洞察,寻找自己的无意识偏见;
可以多观察,多问问别人自己是否存在偏见;
2.重塑大脑回路,放慢思考过程,找出漏洞重新建立思维;
找出自己的思维漏洞,重新塑造大脑;
3.消除偏差,培养关系,跳出牢笼。
跳出自己的圈子,用上帝视觉看待问题,还可以直接与当事人约出来聊天了解彼此。
做一个更睿智的人,不要被自己的潜意识牢笼束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