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听大哥说过一句话:"心里苦时千万不要喝糖水,越喝心里越苦,会容易想不开。"
大哥爱看书,谈话时常会引用成语和书本上的知识。他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一个,是父母的骄傲,是父母为我们立的榜样。所以无论哥哥说什么,我都认为正确,是最有道理的话。
以至在听说老街里一位莫名自杀的人,自杀前还陪客人喝了茶。在人们对其死因进行各种猜测时,我心里却坚定地认为:他定是心里苦喝了糖水才导致想不开的。看来糖并不是好东西。要珍爱生命,对糖只能浅尝,于是那时起我就养成了不太喝甜水的习惯。
在大哥病重,经治疗数次复发。以至父亲焦心,母亲绝望的那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我的家只是虚设,没有温暖。只有提心吊胆和漫长的黑夜。
我的日记中有过"父劳头满霜,母哭枕已干⋯⋯"的记录。我看到了父母的苦痛,我心疼着,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在父母面前装着无事,把苦味藏在心底。
后来,在万家团聚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失去大哥;在我只知一腔热忱工作的岁月中没有了父亲;在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的端午节其间又送别了母亲后,才知道了儿时的孤独,路灯下的期待,不算"苦"。苦,是万家幸福的日子中亲人无奈的命运,是亲人永远的别离!
在一次次读到他人的快乐,他们与父母的点点滴滴温情和亲昵的趣事时,感受那透出的幸福就如喝了蜜一般甜的感觉时。我的鼻子会发酸,心里的苦味弥漫开来,眼弯着,笑着别人的幸福时眼角却溢出无限思念的泪。
我深深感受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
人们总会在失去的时候后悔,在失去时反省自己。我也不例外,我后悔为什么会害怕违反单位的条条框框,不敢放下工作去陪伴父亲最后的日子。后悔端午节没去陪孤单的母亲。想到这些,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啊。
而有一些所谓人性化的管理,常取决某些当权者认为有是否有必要施舍侧隐。这种特权并不是所有人能享受的。单纯老实的人往往会因一句泛用的"心里有数"就傻傻的一心好好工作,生怕因迟到早退的记录让自己的优秀打折。当现实生活演译优秀只有承当的更多,在关键时刻大多数还是败给人情利益时。人们才会感觉自己是真的傻。
由于缺失家的温暖,一心想融入自己选择的另一个家,却因其上一辈人遗留的家庭问题,获得的只有称呼和一部分责任。
而一直惦记我过的好不好的母亲,收集了粽叶为我包了粽子。我在另一个家吃所谓的团聚饭时,母亲挂念着我,想我赶回去吃饭,我却拒绝了。
没能来得及弥补母亲的失望,她便发生了意外。至此天人永隔,曾经的家就此随着她远去了。
年少时的我虽苦,在期待中还能握住他们的手,能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对我的爱。在我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以为凭着默默的努力和坚忍可以让他们过的越来越好,这一目标还没实现时,他们就带着遗憾走了,也带走了对我的爱。
如今,跨过了岁月沟沟坎坎的我,也逐渐明白了一些东西是可以舍弃的。珍惜当下,感谢命运中出现的贵人。
不再年轻的我无法拒绝看别人书写幸福,却依然保持着不喝太甜的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