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人际关系,你要知道的四个细节。

关于人际关系,你要知道的四个细节。

作者: 凤凤_ | 来源:发表于2018-08-17 14:31 被阅读0次

01

昨天,我突发奇想登陆了一次QQ空间。系统提示昨天正是高中历史老师的生日,于是我随手点击了“送礼”选项,发送过去一个小蛋糕。5秒钟,还是3秒钟,或是更快,老师回复了一个笑脸给我。点开的那一刹那,我游离了……

每次QQ只是潜水挂线,屏蔽了所有群和动态。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依然在用以前的方式,维系着一份牵绊和情感。点开老师的空间,看到他经常更新“说说”,下面跟着满屏的回复。

我有点泪目了。

因为,我是他的课代表。记得高三第一次文综考试,我失手考了倒数。哭了3节课,每个课间他都喊我出去谈话,安慰我。最后联合班主任,一起给我做工作。毕业10年了,我依然感激有这两位亦师亦友的贵人。工作了会回去看他们,结婚了也邀请他们一起见证。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经渐渐“失联”了……

02

我想到了咪蒙的一篇文章《我妈对我是秒回,我对我妈是忘了回》。

我们给妈妈的爱,就像是一年一度的大餐,只有炫耀价值。

妈妈想要的爱,却是每顿都有的家常菜,是舒舒服服的爱。

我看到一个短片,里面有一句话特别戳心,它说:

我们总在朋友圈转发锦鲤保护妈妈。

可是锦鲤再神奇,也替代不了守护妈妈的你。

我问了一圈身边的朋友,原来越是长大独立以后,越是容易忽略对父母和亲人的在意。因为太过于熟悉,反而失去了要去关心和维护的紧迫感、必要性。久而久之,当习惯成了自然,我们会丢掉温暖,遗忘感恩。

于是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父母老了、头发白了、走路不灵便了。好像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他们已然没有了儿时记忆中那伟岸的身躯和独当一面的超能力。爸爸胳膊上的肌肉已经松垮,妈妈的眼尾爬满了深深的鱼尾纹,买鞋子喜欢老北京布鞋,去超市总会提着小推车……

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惊讶,而是反省。为什么,我们疏忽和远离了本该最亲近的人?

03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直维系着微妙的人际关系。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亲属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交织错杂构建了我们的关系网。我们既可以在这张网中享受分享的快乐,也能体会关心的温暖。我们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伴侣,也能分辨世事的炎凉。冷暖之间,我们收获的是经验、成长、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交往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所独有的。

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生活范围,接触更多的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合理定位自己,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从而发展、完善自己。即使面对的是身边至亲,也不会因为错误的方式方法,去造成伤害。哪怕是最有安全感的人和关系,也经不住言语和行为上的消耗与“冷却”。

04

那么,想要建立并保持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学会倾听,及时帮助。当朋友遇上困难、当家人遭遇挫折、当爱人碰上烦恼,如果能够真诚、耐心地倾听对方诉说,那就是为其打开了一个情感发泄口。有时候,人总有一种困境。困住了自己,困住了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耐心倾听,还需要真诚的安慰。哪怕是对方的错误,也不可直接问责。为他排忧解难,安抚内心而步出沼泽,引导其自省之。

往来有“度”,适可而止。鱼龙混杂、变化多端的现在社会,谁也不能保全自己万事周全不求人。“物极必反”,人际交往中交往甚密反而容易出现裂痕。每个人在文化、道德、性格、潜能、家庭成长背景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大小,会随着交往频繁而差距越大。所以,不过分亲密、不过分疏远,才能达到“意犹未尽、情犹未了”的意境。

不必刻意,不去猜忌。如果当一段关系的维持需要刻意去计划,那彼此双方的心态就已经失衡。缺失了坦诚、丢弃了信任,即使刻意维持也是一具空壳,经不起任何世事。历史上有多少君臣之间,因为猜忌而双方消损,至国家和民族于危难之中?又有多少帝王之家,因为权势,走上了骨肉相残的不归之路?

记住在乎的小细节。我总会记得爸妈亲人闺蜜的生日,并在零点送上祝福。这只是我的一个心意,坚持的时间长了,却越发显得珍贵和感动。我也会记住他们的喜欢和不喜欢,在不经意间的流露,会让人心间很暖……有时候,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来得更加精彩。我们想要去做的,是力所能及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相逢无悔,过往无憾。让我们彼此走心的,在一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人际关系,你要知道的四个细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az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