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王安石变法

读书笔记:《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王安石变法

作者: 尺水 | 来源:发表于2023-06-03 16:18 被阅读0次

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第五十七年,北宋就灭亡了,因此,后世有“王安石变法毁灭了北宋”这一说法。

当时提出要改革的是宋神宗,登基时20岁,22岁就因为中央财政吃紧把改革提上日程,他任命王安石为副宰相,实施变法。

中央财政吃紧的原因,可能要从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一场“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军阀割据,由“兵在藩镇”改为中央养兵,军备支出增加。还有,他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唯一公开鼓励官员经商的,以此控制和拉拢高级将领。导致在宋神宗之前,形成了与前朝不同的经济制度。一是公开允许官员经商,二是不抑制土地兼并,三是对垄断资源进行授权经营。

王安石认为,中央要牢牢掌握经济权力,学习商鞅、汉武帝,进行高度集权的国家主义改革。他颁布十余条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均输法、市易法和青苗法。

均输法,就是国家要全面垄断重要资源的生产和销售,设发运使一职,中央专项拨款,统购统销,国营专卖。

市易法,就是国家平衡市场,出现“滞销”,国家收购,然后市场缺货,国家再拿出来销售,起到风险对冲的作用。

青苗法,是农业领域改革,就是国家可以给贫困农民发放贷款,既能让农民顺利耕种,又能提高中央财政收入。

三项政策的出发点可以说都是为国为民,但变法失败的很大原因就是在执行上。官员们利用手中权力中饱私囊,均输法让官商勾结肆无忌惮,市易法成了官员随意低价收购任何货品的理由,让政府成了一个大商店,彻底打破市场秩序。而青苗法更让农民苦不堪言,官员们放霉粮,收新粮,并且还在称上做手脚。赶上灾年,地方官员为了收本息,逼得农民卖儿卖女。

对王安石本人,在历史上争议很多。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文出众。他当官不靠后台,科举出身,从基层干起。不拉帮结派,不贪财,不好色,不修边幅,节俭清廉,更没通敌叛国。他的变法初衷也能看得出来,他想努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他想缩小贫富差距。但他的变法确实失败了,他或许在用人方面应该学习一下唐太宗李世民,人不在多,而在精。一群“猪队友”,毁了他的一个好主意。

作者吴晓波认为“自王安石之后的中国,真正严肃的经济问题只剩下一个,那就是——稳定。王安石这次全方位配套改革的失败,让后来的南宋、明、清治国者基本放弃了体制内的制度创新,都开始用严酷的管制方式维持统治,经济策略越来越保守,最终走进闭关锁国的死胡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王安石变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dv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