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病毒第五天,除了还偶有发生的咳嗽,各种症状已被一一克服,但只要保持呼吸平稳连咳嗽也常常可被压制,身体已经一天天恢复过来,目前应该是到了最后一步肺部“排毒”阶段。当生命力再一次抬起头来和天上的暖阳相接,我心想“是时候去河边上、旷野里、太阳下走一走了”。
从我所在的地方往东是居民区、往北是已经去过的被拆迁后的高沙村、往西是捞刀河、往南是被封闭起来的正在开发的建设工地。这次我选择往西再沿着捞刀河下游方向往南走。出发大约一公里后我快来到了捞刀河从南往西的“拐点”地方,隔着路边的护栏向下游望去,果然河岸宽阔了起来,河边三十余米宽的平坦地带上有时装扮着一簇芦苇有时装扮着一棵柳树。翻过护栏我从路上来到河边打算沿着河边继续走。
当接近那棵柳树时,正从下游走上来的一位穿白色大羽绒服的姑娘也接近了这棵柳树,但终于她从柳树西边经过我从柳树东边经过时我们戴好了口罩没有打招呼。后来我回望隐约在芦苇丛后面的姑娘时,看得到她也在向下游张望,在下游河流的“拐点”映入眼帘的真真是一幅山川胜景。

在拐点的东南方向上是“一笔”往捞刀河汇入水流的河口,这处河口地势较高此时河水近乎断流,应该主要是下雨时用来防洪排涝。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入河口的存在河岸陡然间宽了起来,且在这里长出一小片草地,草地上有了帐篷包、嬉闹声、甚至有了座5人制足球场。水面在此处也略显宽阔,水波平缓,可当河水继续向南流去约50米,平缓的水势就被打破。河水局促起来,流向也发生了变化,本来从北往南的流向在此处变为了从东往西。
从拐点处把视线抬高,会发现此处赫然出现三个由坚硬岩体组成的山包,三个山包从东往西排列和东南方向上地势稍高的入河口一起决定了水势在此拐上个90°的弯由南入西向湘江淌去。如果对捞刀河来说东南方向上抬高的地势是绝对影响,那南方出现的三个山包就是关键影响,这三个山包的岩体无时无刻不承受着水流的侵蚀,而它们也抵挡住了捞刀河向南与浏阳河相汇的趋势,使得河水改为向西汇入湘江。

山体距河面上约五米的区域内全为裸露岩石,上部为青黑色越靠近水面越显白色。五米以上的山体上长者各种草木,很是旺盛。继续向上看,果然在最关键的第一个山包最上面有一座寺庙,是一座八层的佛寺,寺名“洪山寺”。同时在山包上还出现了徽派建筑样式的住房,应该是寺内配备的行房。

在河的东岸各种形势已经具备,我把目光望向形势的汇聚之所,河湾的西侧。在西侧有一座别墅样式的房屋映入眼帘,很是气派又充满生机。碍于视角未能看清西侧河湾的样貌,又苦于渡河无方看来今天是不能去往西岸感受由东岸汇聚而去的灵气了。东侧的入河口、三个山包、寺庙、拐了90°的水流都把各自的“精气神”向河湾的西侧汇聚,西侧承受着由东岸凝聚又缓缓向西侧输送的灵气也接收者“玉带水”和“玉带路”的滋养,好一个适合居住的河湾之所。在地图上没有找到这处河湾的名字,暂且先把它称作“三灵湾”。


来湖南已经两年多了,苦于疫情和施工任务紧张没能好好领略湖南的大好风光,今日一游竟能发现如此美景,可喜可贺。诚邀各位好友前来“三灵湾”一游,再续兰亭佳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