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们,天天都在抱怨考试之类,认为生不逢时,应该回到古代体会那种才子佳人的风流生活,可是,大家都被骗了,在获得那些生活前,你还要经历科举考试,而科举考试,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女生们将直接pass掉,因为科举考试不允许女性朋友们参加。其次,商人巨贾家的孩子也会pass掉,因为考试规定商人、军人等人的孩子都没有获得考试的资格。最后,如果你家的祖先是获罪之臣,那么你也会和科举考试说拜拜了。所以在那时,投胎是个技术活。
这一切都只是基础,注意注意!接下来你就要去读书了,书的内容很多,除了像四书五经之类要求背诵全文的教科书,还有像高考模范作文似的集注之类。生在明清以前,考的是古诗和对时局的看法,因此活跃性很大,相对简单(只是相对),而明清以后,考的是八股文,真的是难上加难,所以,那些脑袋笨的人,科举考试也会和你说拜拜。
现在才开始考试?没错,这才是开始,掂量掂量自己的水平吧。是不是你已经放弃考试了?没事,接着往下看。
如果你读书很厉害,那么你会被送进县城当童生。别以为童生是小孩子。像七八十岁的童生大有人在。而且这一时期会刷下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古时的秀才比例很低,大概是一万比一。比今天的博士贵多了,吹牛都可以吹好久。这只是第一步,接着你就要开始准备科举了。首先科举是三年一次,你要抓紧时间复习,等到来年考试来临,就要去省城考试,俗称乡试。这时,生的好的优势又体现了出来,你知道吗?古时的考试地图里,江南地区的人们都热爱科举考试,结果在那里生活的都是一些读书天才,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练就了一身读书的本领,但是除了江南,那就是所谓“百里之外荒无人烟”。教育水平根本高不到哪里去,以至于在朝廷上的官员都是以浙江江苏的居多,这就让北方的人们不乐意了:“为什么官场上全都是你们南方人?”而像湖广地区的人们也在抱怨:“我们这里一穷二白,还天天连同江南人被一起骂,好冤呐!”于是政府设置了南北榜,这才解决了考试危机。所以如果你学习又差,又想生活在烟雨江南,我劝你还是洗洗睡吧。
进入考场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绝望。你别以为古代的考场跟现在的考场一样,窗明几净,还有什么空调之类,古代的考场像一间牢房,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去答题!胖纸们更是连挤都挤不进去。有人会问,怎么上厕所呀?很抱歉,这里并不提供厕所服务,大小便自理。而且考生将在这地方度过三天。此时是秋季,天高云淡,但是我想你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并且考试时为防止作弊,只准穿单衣。万一天公不作美,只好自认倒霉吧。想想吧,你要克服多少困难呀!但是,就是在这困苦的环境,超常的题目下,你要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这是多么可敬啊!
如果你不想考试了,你可以去吏部报道,它会酌情给你一官半职,但是如果这样,你就很难当上大官了。并且有没有官还是另一回事。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学渣兼清官海瑞,他就只考到了这一关。而且他为了当上官苦苦等了三年,最后才得到一个九品芝麻官。虽然他最后当上了二品大官,但为此付出了三十年的努力。所以要想出人头地,还要继续走。
这才是一半,我想百分之八九十都被刷下来了。现在,我们要准备下一场考试:会试。
会试在京都举行,时间是来年春季,考场跟上面说的大同小异,考试题目也会翻一番。不过能进入到这个阶级的已经很聪明了,考完过后休息半年,你就要开始本次考试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殿试。
殿试由皇帝主持。题目活性也大。考的是对时局的看法和自己的文化辞藻。一般来说这一关不会刷下太多人,只是会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考的最好的前三名,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然后分二甲和三甲。二甲赐予进士出身,而且会有一部分人会成为庶吉士,三甲给你同进士出身,不过官职很低。后来在僵化的明清时期,如果你只是普普通通的三甲,很抱歉,你这辈子,就和权利说再见了。
再告诉你一个好玩的,古风小说里常常说某男生考上状元后与公主相爱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从古至今,只有一个叫郑颢的人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这里我想劝劝大家,不要被小说骗了,要有正确历史观。
刚刚我说了唐朝的题目相对简单,明清题目难。这只是相对,其实唐朝科举有两大部分,分别是明经和诗赋。明经是“低级科目”,就是随机在四书五经中找一页,蒙住大半行字,让你默写。说白了就是古文默写。还有一关叫“墨义”,听着好高大上,但实际就是考翻译注释之类。这一关就不知要刷掉多少人。更不用说后面的诗赋了。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句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这是真话。因为进士考的是诗歌,就是高考作文那种。但比高考作文难多了。首先,它有字数要求,最少要六行诗。每行五言。你以为就这样?NO,中间几行还要对仗,对仗要有严格要求,比如说什么绿叶对红花呀之类。而且还要押韵,二四六句诗最后一个字声调一样。还有什么一大堆杂七杂八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了!顺便提醒你,唐朝科举是看相貌的,长得好看的才有资格录取,比如说大家都知道钟馗,他就是因为长得太丑没被录取然后自杀,最后被封为驱鬼人的。
明清更不用说了。八股文不仅要讲究对仗。而且语气要模仿先贤说话,每行字还有限制,不给随意发挥。没有一点语文水平是写不了的。所以那时录取比例极低。三年下来每次就一千人录取。那时人口多少呢?明朝时有一两亿,清朝更是有三四亿人!那时比例是有多低啊!
所以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水平呢?大概是高考+公务员考试+高级公务员考试。
估计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科举考试是百害而无一益利的了。这不知毒害了多少有才之士!但是历史如果真的那么简单,那么就不会出现历史这门学科了。要明白当年科举出现是什么时候?唐朝!那时侯可没有美国。欧洲呢?在诸国混战。澳洲还是原始人时期,唯一好一点的就是日本,但是依然要派遣唐使来华留学。所以说科举考试是当时最先进的制度。而且这在当时是唯一一条出路。唐朝虽然是中国最开明的时代之一,但是等级制度也是较为森严的。比如说在那时当演员,唱歌是鄙贱的,商人更是天天被针对,更没有运动员这一说法,唯一好点的是农民,但是灾年还要缴纳沉重的赋税。宋朝就更不用说了,唐朝时还尚存一些尚武的风气,宋朝更是以当兵为耻,不过其他职业的地位稍稍提高了。明清更是垃圾,除了读书人地位高,其他全部是二等民众。
相反,读书人的地位是越来越高,古代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这点就比现代人强多了。最重要的一点,读书是当时最公平的选择。无论是寒门,还是世家大族,都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因此,在当时,这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让无数的寒门学子最后涅槃重生,大富大贵。所以贫苦之人最喜欢这条道路。这是我喜欢科举的地方。它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封建固化,使中国人民没有放弃改变的希望。而且科举读的都是经典,培养了中国人的淳朴,勤劳,善良,坚韧,爱国的美好品质。
不过科举考试也有一个好玩的地方。那就是科举考试为中国培养了许多文人。像什么杜甫啊,唐伯虎啊,都是科举失败才去吟诗作画的。所以说,科举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又助推了文化的发展。
不管怎么说,科举考试到现在已经落伍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些事情,毕竟,这也曾是中国人的烙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