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抽空回家,看到正处在“叛逆期”的表妹。
表妹今年高二。午饭时她和二姨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一直持续到晚上。
导火线是二姨的一句话:“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争执内容也大多围绕着谁家孩子今年高考考了多少分,谁家孩子参加竞赛又获得奖项。
一瞬间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对表妹的难过与委屈感同身受。
因为父母都是教师,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备受关注。记得曾经因为数学试卷上的89分在家门口晃悠了近两个小时,也曾因为老师的一通电话回到家里战战兢兢。
校园里的教师子女极多,同龄上学的孩子也总有那么几个。于是,每次孩子的成绩,平时表现都成为教师之间议论最多的话题。谁家孩子今年考上了研究生,谁家孩子又成了博士。
所以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着以后当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梦想。
虽然,并没有实现。
否则哪里有坐在这里写这篇文章的我?
表妹红着眼眶跟我说,想要做别人家的孩子。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应该都有着想做“别人家孩子”的愿望。我想做,表妹想做,图片中的女孩袁璟颐也想做。
“别人家的孩子” 是谁呢?
她的女学霸闺蜜。
“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这个头衔不可多得。
父母口中 “别人家的孩子”指向性极其明显,是成绩好的代名词。
和袁璟颐一样,和表妹一样,相信大多数的学生也被这个词语所困,为那一张薄薄的成绩单所困,为一个摸不到看不着的未来所困。
网上无意间刷到一张萌萌哒的小男孩。
仔细一看,发现他竟然需要上12个补习班。
心中五味杂陈,似乎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因为上学年龄稍早了些,父母害怕我跟不上学习进度。因此从小学时期开始我就没有寒暑假的概念,面对的是铺天盖地的试卷和高年级的课程。基本上每次去亲朋好友家都会带着作业,经常受到各种嘲笑。
赢在起跑线上,不仅仅是我的父母希望我能做到的,也是图片中的小男孩需要做到的,更是当下的学生要做的。
因为学习好,成绩好间接等同于你的前途可能更加光明。
《最好的我们》中极受欢迎的男二号路星河,也是这样。绘画天赋极高的他,在向父亲说出自己的梦想时,换来的是毫不留情的一巴掌和“画画以后能干什么?”这句诘问。
艺术和现实的交叠,我们能看到成绩单的重要性。
对我们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一次考试,还关系到你在家里的悲喜甚至未来。
可父母的迫切并不是没有理由。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愈发困难,连年攀升的上学人数都让他们越来越焦躁,越来越担忧。他们看似对我们成绩不甚满意的背后,是对我们未来的不安与担心。
想当初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还对父母的“高压”政策耿耿于怀,直到毕业前夕,妈妈几乎是每天三个电话不间断的打过来,除了日常关心之外,还有对我以后工作的忐忑不安,似乎面临毕业的不是我而是她。那时仿佛一下子能看到父母对自己严厉的背后,只是希望我将来的路走起来更加顺畅。
曾经在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父母无法接受子女将来可能是普通人。
可我不太认同这句话。中国父母可以接受孩子将来成为普通人,只是在他们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尽力为孩子选择一个看起来更加光明的前程。
他们的选择也许不会给未来的我们带来成功或是其它。可是他们能为我们做的,只有尽力把我们送到坦途。
最喜欢的作家书海沧生曾在简介中写道:“一路按照平凡的路线可喜可贺的长成平凡人,平淡无闻到如今。”当时触动很大,怀抱着父母希望的我们从懂事起就有着“不平凡”的悸动。
可当我们平凡的长大并最终成为平凡人,相信我,父母依然会觉得可喜可贺。
许多人都看过《请回答1988》这部经典的影片,其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俗话说,“疼老大,向老幺,中间有个受气包。”二女儿徳善就处在这个尴尬的位置。由于家庭拮据,父母总是把她的生日和大姐放在一起过,徳善终于爆发。
爸爸成冬日晚上买来蛋糕,希望获得女儿的谅解。
“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这句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
治愈系日剧《学园奶爸》中说:“就算是家人,也很难了解对方的心情。但是,相互理解的话,那一定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就像央视的家庭纪录片《镜子》,每一个“问题孩子”都折射出家庭面貌和亲子关系。纪录片的最后,虽然父母孩子没有达到和解,可双方都相互迈出了第一步。
父母可能并不是好的聆听者,我们可能也不是好的表达者。但是像动漫中所说的那样,相互理解,应该会更加容易吧。
北大才女赵婕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钦佩一种父母,
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
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
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
而是生命中一种恒久的缘分,
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
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父母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今生第一次,所以摩擦、争吵和分歧都在所难免。产生分歧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些耐心,晚一些发脾气。遇到问题的时候,双方都要先思考,不要用最坏的情绪伤害最爱你的人。希望父母和子女都能对这份生命中恒久的缘分,珍而重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