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法格调: 研、悟、养

书法格调: 研、悟、养

作者: 书法理想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17:16 被阅读0次
书法孔见 荣誉出品

书法是“研”出来的

“研”即研究、研习,勤于笔耕、善于钻研、勇于探索。我认为“研”主要是对笔法、结字、章法的研习探究。古人在“研”上花费了近乎一生的追求,历代书家对笔法、结字、章法的书论即为佐证。唐大宗论执笔法有云:“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这是讲笔法中执笔和中锋用笔的方法。

宋国勇书法作品

“五指齐力而肘腕助之,指之执管宜浅,易于转运,若置笔当指节弯处,则碍运动。”(蒋和书法正宗)。这是讲笔法中用指、肘、腕运转的问题。王羲之笔势论有云:“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他强调笔势在笔法中的重要性。“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如写得太相似,横平竖直,结构安排方正均匀,不能算作书法,谈不上有艺术性,只能作为日常实用罢了。”这是《王羲之题卫夫人笔势图后》所阐述的汉字的结字布白的问题。

《蒋骥续书法论》对章法是这样论述的:“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观古人书字,处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之妙也……”历代书家在自己的书论中都有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的阐述,用现在的话讲,都是属于讲解书写技术层面上的东西,是一种书写的方法、书写的状态在作者作书时的充分展现。我们通过广泛地理论学习来指导实践,“研”的问题大凡可以解决。难怪古人有称艺事为“雕虫小技”,是自谦?是自卑?在此不作论述。

宋国勇书法作品

书法是“悟”出来的

“悟”即:感悟、顿悟,是通过长期临池学习中瞬间产生的灵感、惑释,令人茅塞顿开。“悟”因人而异,聪慧者,一点即通。愚钝者,须后天补勤。然而,没有前面的“研”,后面就谈不上有“悟”。没有“研”的“悟”是形而上学,是空中楼阁,是虚无缥缈的。

宋国勇书法作品

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赫伯特.里德在《艺术的真谛》中论美感时这样说:“人对呈现在面前的事物形状、外表与块体作出反应:一定事物的形状、外表与块体中合乎比例的排列会引起人的快感。”这种起于愉悦关系的快感就是美感。我们在欣赏历代经典法帖时也有同样的感受。遒丽的线质,变幻莫测的结字造型,丰富的韵律线条所构成的黑白块面对比,跌宕起伏的章法所呈现出的文人意境,无不使人心追手摹,这就是美感。无怪乎梁武帝评大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我们通过书法联想到自然事物。同样地在创造活动中,我们也可以从自然现象联想到书法,得到创作的启发,唤起艺术的灵感。这样的例子颇多。张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氏舞剑器,得其神。”(《新唐书.张旭传》)“文与可见蛇斗而草书进。”(文同《论草书》)怀素自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折之路,一一自然。”(陆羽《唐僧怀素传》)这些都是先辈们运用大自然的美来对书法美的一种“物赋于我”的启迪。

由此可见,艺术创造的两个主要源泉:一是,“有动于心”;一是,“观于物”。唐代张璪论绘画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是此意。所以文字虽是人类创造,然而塑造文字形象的美,也还须观察大自然。可我们还得注意,漠然的态度去观察大自然,并不能引动我们创造的欲望,大自然的山川崖谷必须惹动了,掺进了我们的感情,才可以成为灵感的源泉。然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悟到了多少?我想还只能是从古人这些书论中获取到点滴信息罢了。因此,我要感叹:“走进经典,感受自然。”灵感随处可显,只要你去看了去想了。

宋国勇书法作品

书法是“养”出来的

“养”即修养、涵养,“养气、养心”是也,对常人来说是对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学书者来说要学习书学理论、文学、哲学等诸学科。只有提高修养,才能陶冶性情、塑造人格、提升艺境。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试问:先辈大师们哪位不是饱学之士?项穆《书法雅言.神化》有云:“未书前定志以帅其气,将书之际养气以充其志,勿忘勿助,由勉入安,斯于书也,无间然矣。”周星莲《临池管见》云:“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任意挥洒,淋漓处,灵心焕发,下笔作诗文,自有头头是道,汩汩其来之势,故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项以养气为因,周以养气为果,作书与养气是相互影响的。把习字与心身修养联系起来,是儒家思想的书论家所强调的。

宋国勇书法作品

综上所述,当代书法“技术的革命”是有缺憾的,不完整的,技术上的问题只能达到“研”的阶段,是书法创作的最基础的问题,要想在书艺上达到高深的境界,必须要通过“研、悟、养”,三者不分先后,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研”是基础,是积淀,是“技术含量”上的“书写状态”。“悟”是灵感,是惑释,是“物赋于我”的“启迪状态”。“养”是修养,是心境,是“正心诚意”的“精神状态”。只有“三态”合一,创作出的书法作品才会有高度、有境界,更趋于完美。

(以上作品选自宋国勇)

宋国勇

宋国勇

1970年12月生于江西樟树市。号远章散人,清江无尘堂主,艺贤斋主人。江西省萍乡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教高级,曾任宣传科长,电视台台长;一直担任学校校长、书记至今,书法孔见签约艺术家。

2017年7月,在北京杖藜书院拜陈忠康老师为师,得到陈老师的细心指导,书法艺术有了突飞猛进。

书法始从唐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入手,宗法二王。尤精小楷,多参钟繇法,后学元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王宠。作品秀逸有姿,俊美洒脱。行草专供攻唐代孙过庭(书谱),追求韵致,富有书卷气,格调高雅。

获奖情况:

1989年硬笔书法作品在中国四川峨眉山展出;

1992年书法作品获得云南保山市全国诗书画影艺术大赛入选奖;

1995年书法作品收入到沈鹏先生题字、洗心编辑的(中国硬笔书法大成),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8年书法作品获得江西省书画大赛二等奖;

2008年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巴林石杯书画大奖赛;

2008年书法作品入展中国首届滕王阁杯文学艺术大奖赛;

2017年7月,学习并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美院肖文飞博士和陈忠康博士举办的杖藜书院;

2018年5月19日,在书法报社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教师书法比赛珠海现场创评赛中,临摹、创作的两幅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

相关文章

  • 书法格调: 研、悟、养

    书法是“研”出来的 “研”即研究、研习,勤于笔耕、善于钻研、勇于探索。我认为“研”主要是对笔法、结字、章法的研习探...

  • 点墨书法

    点墨书法 作者:悟一 从来就没有想过 会把自己才懂的思想 用用研的墨汁 凝聚...

  • 艺术以格调取胜

    当两件技法同样娴熟的书法作品出现时,谁的格调更高,谁就取胜。 在传统艺术里,格调即“古”,谁的“高古”,谁的格调就...

  • 书尽翰墨影中知

    摄影书作集锦//悟其道 书法摄影习作集锦//悟其道

  • 老琴书法欣赏

    老琴书法,观字悟理

  •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悟与未悟

    喜欢书法的朋友为何陷入悟与未悟之间而苦恼呢?看了这篇文章,应该明白了吧! 书法中的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必经途径之一。然...

  • 书法格调看线条

    01 线形 线形,系指点画的具体造型。它是笔法的具体体现。 无论书法的何种书体与字体,每一点、每一画都有确切的造型...

  • 书法 学悟与实践结合

    从宏观上,书法世界的两大主题就是学悟与实践。学悟主要就是看法帖作品,读书法理论,悟法度技巧;实践主要就是临摹作品、...

  • 书法悟

    书法初悟 夏末的午后,清凉的雨水“嘀滴嗒嗒”击打着窗台,奏着抑扬顿挫的“雨滴交响乐”,难得静下来的我坐在书桌前执...

  • 现代书法家靠什么活着?

    文/盛行 1、以别的职业养书法生存。 2、以书法养书法生存。 3、艰苦的熬着。 4。靠大款朋友或亲人养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法格调: 研、悟、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mh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