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晚唐时期的爱国诗人杜牧,借古讽今的名句。
我对宗教的发展史了解的并不精准,在我有限的认知中,认为不论怎样讲,这诗中的“南朝”,都是宗教、尤其是佛教在历史上的一个繁盛时期。
它在东晋与隋唐之间,那时候的中国,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以“南”、“北”为论,被一分为二,形成了不同的政权区域。
隶属于南方的政权,经历过四个朝代的更替,分别是宋、齐、梁、陈,后人把它们合起来叫做“南朝”。
“南朝”的历代君王都非常推崇佛教,建造了许许多多的寺庙,用来供奉佛祖。整日烧香拜佛,祈求国家富强、人民安康。
君王们的愿景,是美好的,他们的虔诚,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他们却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努力,不但不理政务,还把人力、物力、财力都用来修建各种寺庙,使得国力衰弱,民不聊生,加重了社会危机。
如此,就算是真的一心向佛,也没有学懂分毫,只是在加重和满足不劳而获的贪念罢了。
有信仰,是好事。但行为,更重要。
真正的信仰,是行为的准绳,需要行动的匹配。
比如,你信“命”,而按照“命理”的解释,你可以拥有“千万富豪”的财力。可如果你就此捧着命理书,天天躺在床上做着“发财”的白日梦,而不是走出去打拼、奋斗......
试问,天上是否会有一个大馅饼,穿过数层楼板掉下来,最终砸在你的身上?
泽 | 出书训练营作业 | 8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