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不仅仅是奇妙的遇见,也可能是平常的遇见之后一起所经历的独家记忆。
第二位李小姐B
这位李小姐是我去人才公寓时,缘分安排我们住在同一套房子里的。之前我们毫无关联,之后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很多事。
1. 话剧与下午茶
在遇到B小姐之前,我知道话剧两个字,也看过许多报纸杂志介绍,甚至与人聊天也会聊这个话题,但我没有想过我真的会花钱去看。
与B小姐合住的几年里,也不知是她影响了我,还是我俩就是志同道合而已,一有经典话剧上,我俩就买票去看,去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剧场(只是好多剧场现在都不记得名字了),从安福路,到上海大剧院,从艺海剧院到东方艺术中心,从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等到赖声川的8小时实验话剧《如梦之梦》,还有一些先锋实验剧,我们几乎能赶上的就一定不错过。我记得如梦之梦票价花了将近2000块,分为上下两场,我们一天之内,几乎就坐在东方艺术中心,看了一天的剧,中间竟也没瞌睡过。
如梦之梦剧照许晴和胡歌那时也刚开始流行团购,于是我们总是花很少的钱去各个很小资的地方喝下午茶,泰式的,英式的,现在都不记得什么味道了,但是印象中我俩总是故作高雅的用刀叉边切边侃侃而谈。
说实话,我是一个出生农村的地道乡下妞,祖上务农为主,从没想过有一天,如电视里播放的精致女郎,在下午用一杯茶一碟点心去消磨时光,在此要谢谢这位李小姐带我入坑。
2. 相亲
作为北上广的大龄女青年,我们除了同事朋友介绍的男生之外,也结伴积极去寻找人生另一半。记得我俩在微博关注了一个本地相亲的,然后报名了所谓的7分钟相亲会。在中山公园的一家上岛咖啡店,每人多少块入场费我忘记了,好像就是那一盘快餐的价格。吃了什么我不记得了,我就记得寒风料峭中,我俩进去时,屋里满是人,逼仄的双人位或者4人位旁边挤满了那种平凳,场面蔚为壮观,堪比那些年火热的人才招聘市场。
端了食盘,好不容易找到俩位子,填好了个人基本信息的名片(现在想来感觉是价码牌似的),然后刚吃进去几口,就有男生移动过来开始问是哪里人,几岁,什么学校毕业的,做什么工作,兴趣爱好等等,我赶紧放下没吃几口的饭菜,开始认真的闲聊。
我坐的是两人位,旁边有4个凳子,每过5分钟还是7分钟,就有4个新的男生过来,开始重复大同小异的问题,当然也有相对无语的,那是一位离婚大叔,我们其他人随意聊的时候,他就沉默地在一旁。
每次还没聊尽兴就又开始移动,只听到凳子起伏的嘈杂声,然后立马又进入闹哄哄的人声鼎沸。我现在还记得外面是冷的,而那个大厅里异常的躁热,大约是这许多人拥挤在,对未来婚恋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中吧。我隐约记得有优秀的人,我不敢要电话,而留我电话的也没几人。
我和B小姐在回去的地铁上,讨论了几个人,但更多的是这个场景,前所未有,像几千只鸭子在叫。哈哈,我还记得当时这里面有个男生后来请我吃饭,非要吃家有好面,周末的饭点时间,我看着里面拥挤的人,哭闹的孩童,这个不听建议换别家的男生,逃荒似的跑了。
当然李小姐的相亲对象就更多了,有一次我们坐在床上细数了数,估计有50来个,从律师到她爸爸战友的儿子,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家开新疆餐厅的老板,具体细节现在都回想不起来,就记得当时笑抽了。
但是她真的很执着,且最终梦想成真,这一点,真的是令人不可思议。她一直以她分别嫁入杭州和上海的两个表姐为模范,坚持要留在上海,然后经历了无数的相亲洗礼,竟然在我搬出去不久就听说她与本地的一名高大帅气的特警一见钟情,她一米五出头,对方一米八几,不久她成功嫁给此位帅哥,不再像我们很多外地人一样为房子、户口而焦虑,全职妈妈做了两年,重又在最豪华的陆家嘴找了一份准点下班的工作,对于我这样的新移民来说,我只能说万分佩服这位小姐的坚持和魅力!
3. 旅行与信仰
第一次坐飞机是寇小姐带着我飞的,第一次跨出国门(不算港澳台)是李小姐撺掇的,那一天真是名垂青史。赶的太巧了,上海大雨,下完班,我提着行李箱准备地铁去机场,结果雨越下越大,地铁关了,我犹豫了下坐了2号线,2站后我到人民广场下来准备打车,怕赶不及,我记得我边给我们公司的司机打电话,边在马路正中间和一群人一起朝着出租车挥手,天上电闪雷鸣,我还生怕站在树下的我太过暴露,胆战心惊。挥了n久也没找到车,李小姐也只坐了几站路,然后把裤子卷在膝盖上,一手提着行李箱,就这样从世纪大道走到了龙阳路,准时赶上了这班东南亚的红眼航班,而我最后终于和人拼到车,却在某个路口堵了2个小时,最终错过登记时间。后来因为和我一起的朋友北京飞来的联程航班延误,我俩一起办理了免费改签,这里不得不说这位北京朋友一直脑子很灵活,让我们错过航班也没有被迫自己付费改签。而李小姐在这班飞机上一直等了几个小时才飞出去,那时我和朋友正提着我们的行李箱回家。
后来我们又一起去了桂林,白天我们骑车沿着乡间大道观赏风景,大半夜在阳朔漫天的人海中吃着各种美食。李小姐会吃会玩也会享受,累了就一直躲房间里看综艺,记得我当时心里还有点不满,大老远的出来就为了找个星级酒店看综艺吗?现在的我反而能接受这些了,也会带着娃在空闲时找一处好的酒店玩耍一下,也许那时的经历是因,种出今日极为开放的我。
李小姐是基督徒,我身边第一位真正的信徒。虽然小时候有段时间乡下也流行,我婶婶跟着潮流也信过这个,家里挂着十字架的招贴画,只是那时寄宿在她家的我在丝毫没有看到真善美的传播。
我对于宗教的认知和尊重来自于李小姐。那时她每周要去三次教会,做分享感悟,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感恩日记和复盘,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复盘感悟真的很好,大家一起做特别有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她也要早起一起用skype读经,算是早期的共读打卡吧,始终觉得skype和圣经是一种奇怪的结合。
她过生日时,我是她朋友中唯一一个非信徒者,总是在吃饭前,一起手牵手闭上眼睛感恩上天赐予的食物等等。而她的这些教会朋友也都是来自各行各业,和我们普通的男人女人一样,甚至还有很多高管、老板,与我原本的认知完全不同。他们从未向我传过教,却让我有幸参与过她们有一次的圣诞晚会。那一次开放带非教徒朋友过去,当然初衷也许是让更多的人觉智,每人发了一本圣经,只是我一向意志坚定,加之她们并不强求,所以我只是观看了她们的表演,看了很多人因为信教而不再绝望的分享,以及看着李小姐和她的兄弟姐妹们在寒冷的圣诞夜去给流浪汉们送被子。
我偶有不开心,李小姐会在入睡前给我做祷告,跪在我的床前,握着我的手,说一段长长的话,现在的我不再记得祷告内容,只是那种令人宁静和祥和的感觉,每每回想起,依然在,依然很踏实。
再后来我有遇到过其他信徒,也是我很好的朋友,我们只有一次谈起这些,然而当时的谈话我只想尽快结束,再深入下去大概率会影响友情了。这也许就是不同的人带给我们终将不同的体验。
PS 后来我刚生完娃,她带着比我们大半岁的宝宝和她的先生从北边打了几百块车来到南边看望我,记得她当时的一句话,对我影响可大了。当时我婆婆和妈妈每顿菜都有很油腻的所谓下奶汤,她是在月子中心做月子的,就指着一碗纯菠菜汤说,你这个多喝点就好,自那以后我家就没出现过猪蹄汤,鸡汤等等,出月子就恢复了差不多孕前体重多一点点,真是救我于肥胖啊。
第二位李小姐让我经历了很多奇特的事情,因为她,我好像接触了另外一个不曾在我的预定轨道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生命的深度似乎也被延展开来。 如今我们算是上海的南北相距,我想我们的生命还会再次相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