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3-09-05 09:17 被阅读0次

说起古代四大美人,貂蝉、西施、杨玉环和王昭君,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你知道吗? 还有一个人,可以说现在大多数对美的形容词,都出自对她的赞美。

比如说“手如柔荑(róu tí),肤如凝脂,领如蝤(qiú)蛴(qí),齿如瓠(hù)犀(xī)”,这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收录的一篇名为《硕人》的诗。而这些描述便将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女形容得跃然纸上。就算放在千年后的今天,她的美依然让人心动。说到这,想必你也猜到了,此人便是春秋第一美人庄姜。

你以为她只有容貌吗?其实她的才华连南宋著名诗人、理学家朱熹也多有欣赏,他在《监本诗经》中评价庄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奈何命运也有不公的时候,如此完美的庄姜,竟也没能逃脱婚姻的不幸。不仅所嫁非人,一生无子也让她尝遍了人情冷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经》中的第一美人,去聆听她的悲情故事。

1出身名门,天之娇女

公元前738年,齐国的皇宫里诞生了一名粉雕玉琢的女婴。按照当时的社会制度,女孩是没资格取名字的,但因她是齐国公主,拥有显赫的身世背景,就被她的父亲齐庄公取名为齐姜。

那为什么后人又叫她庄姜呢?这是因为齐国的国姓为姜,又加上她后来嫁给了卫国国君姬扬,冠上夫姓,大家因此叫她庄姜。

其实从上面不难看出,这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主,无论长相还是家世,都是一等一的出类拔萃。庄姜的长相集齐了当时春秋时期评判美女的标准,修长、高大、丰满、白皙,这四个特点。

正如《诗经·硕人》里的描述,她的手像柔荑一样软,眼睛则用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来形容。因此庄姜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因美貌而走进诗经的第一人。

除此之外,庄姜的身份、地位也十分高贵,她是正宫娘娘的嫡长女,太子的妹妹。身为公主,庄姜从小便接受王室贵族的正统教育,学习基本宫廷礼仪和传统礼仪。当然,除了接受礼仪熏陶外,她还要学饮食、女红,适当的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文学艺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而这些主要是为了辅助她提升内在的修养和气质。

在学习百家的诗词歌赋时,庄姜不仅能读能背,还将诗句融会贯通,写出了新的诗词。她的聪慧,可见一斑。这些基本功的学习,再加上自身语言上的天赋,为后来庄姜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奠定了基础。

庄姜一出生就比普通人优越,上天赐予她美貌,才华和良好的家世,她这一生注定衣食无忧。可以说,庄姜的少女时代美好且幸福。但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只延续到她15岁,因为女子终究是要嫁人的,而她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正值五国争霸,在这个政权更迭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各大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而联姻是各国国君认为拉拢同盟的最好方式。

庄姜作为皇室的女子,自然也不能幸免。在所受的思想教育里,她们认为,既然享受了百姓给予的荣华富贵,便要对家国有所付出。作为齐国公主,她的婚姻便成了齐国和卫国联系政治的纽带。

2 所嫁非人,多遭变故

于是为了齐国百姓,庄姜远离故土。公元前753年,庄姜踏上前往卫国的马车,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姬扬。

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段联姻门当户对,是一段天造地设的姻缘。同时,庄姜也探听到卫庄公不仅是一国之君,还是一个美貌的男子,她对自己的婚姻充满了期待。

据史料记载,庄姜带着上千奴仆进入卫国领土后,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五彩锦服,安静地坐在马车上,眼似水杏,颔首低眉,盈盈浅笑。所有人将她的一颦一笑,看得如痴如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卫庄公自然也很喜欢这位美丽的王后,俩人如胶似漆地过了五年。但好景不长,因容貌所得来的宠爱终究抵不过无后为大的祖训。

人生总是变幻莫测,突如其来的变故,就能悄然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因为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孩子,就是一大忌讳。而且还偏偏发生在了庄姜身上。

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庄公五年,娶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意思是说,卫庄公和庄姜成婚五年,都没有一个孩子。王后没有孩子,则意味着卫庄公没有嫡子,这在当时的继承制度上来说,是举国上下的百姓们无法接受的事情。

当时,整个卫国的人都着急了,人人劝诫卫庄公,该纳妾了。在多种原因之下,卫庄公相继迎娶了陈国美人厉姒(sì)和戴妫(guī)。于是,王后庄姜逐渐被冷落,只能独守空房,垂泪叹息。这对从小受尽宠爱的庄姜来说,无疑是从云端跌落谷底。

虽然不受宠了,但她也有骄傲和自尊,曾在《诗经·邶(bèi)风·柏舟》里写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翻译出来就是,她的心不是石头,不可以轻易搬来搬去,也不是席子,不可以随便展开卷起。由此可见,庄姜不会委曲求全地去向卫庄公献媚,求得宠爱。

不久,厉姒和戴妫为卫庄公分别生下了儿子。可厉姒的儿子早年夭折,戴妫的儿子公子完则被卫庄公托付给了庄姜抚养。因为皇后需要一个嫡子,以堵悠悠之口。

即便卫庄公对她不好,但庄姜并没有责怪卫庄公宠幸其他人,她用宽广的胸怀和举世无比的贤德接纳了其他嫔妃的儿子,更将公子完过继到自己名下视为己出,抚养他长大成人。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卫桓公。

自古帝王就多情,当时卫庄公还深爱着一个叫嬖(bì)人的女人,甚至爱屋及乌十分喜欢她生的儿子州吁 (zhōu yù)。庄姜敏锐地发现公子完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尝试劝解卫庄公无果后,却被更加厌弃。

本以为是一段人人称赞的婚姻,却因没有孩子,庄姜自此失去了丈夫的宠爱。即便作为正妻,也对夫君不断地纳妾毫无办法,无奈她只能选择退出争宠。

3 尝尽世间悲凉,却把不朽才情留在《诗经》中

清代诗歌评论家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曾说:“庄姜不徒恃(shi)其美,恃其富,而自有余富与美与贵之外,盖美则贤焉者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庄姜的美不仅是外在,还有贤惠高尚的品德。

尽管如此,但在养育儿子方面,她对州吁却不溺爱。据《左传》记载,州吁好兵,性格暴戾,又因卫庄公不约束他的德行,导致州吁目无法纪,身为皇后的庄姜多次劝诫卫庄公,不要过分宠溺州吁,给他过多的权力,甚至会危及到国家兴衰,却被呵斥。

果然,在卫庄公死后,州吁弑兄自立,卫国大乱。本可以避免的兄弟相残,却在卫庄公的无限宠溺下最终还是发生了。身为太后的庄姜心灰意冷,终日隐居深宫。

庄姜一直喜欢读书写诗,在孤寂的深宫中,当她的忧愁、无奈无处发泄时,就会将满腹心愁寄情于文字,这些便成了她的精神寄托。

在州吁继位后,卫庄公所有姬妾被遣送回国。于是,庄姜写下了《燕燕》这首诗,道尽了离别时的愁绪。其中“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一句,表现出诗人的深情与不舍,将她与宫妃们分别的伤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后来,这首诗也被著名诗人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

后来,她写了一首《邶(bèi)风·绿衣》,通过描写妻子为丈夫缝补衣服的场景,表达出丈夫悼念亡妻的深厚感情,但也有人说这是庄姜缅怀自己失去宠爱,伤心时写的诗句。不管她当初做这首诗的原因是什么,但后来这首诗却成为了中国悼亡诗的开山之作。

虽然庄姜遭遇了很多悲凄,还是为世人留下了不少才情。她的诗语言凝练而直白,没有华丽的辞藻渲染,但却感人至深。这些诗词流传甚广,庄姜也被后世称为春秋第一女诗人。

翻阅历史古籍,我们会看到很多容貌绝佳、出身显赫、贤惠好德、才华横溢的女子,但像庄姜这样集多方面的优点于一身的,却唯独她一人。

前半生,庄姜获得了世间所有的美好,不论是倾城的容颜,尊贵的身份,还是丰富的学识,然而后半生,她却是凄惨的,婚姻不能自主,没有丈夫的爱怜,也没有子女孝顺,只能在深宫里孤独终老。

正如孔子所说,女人的美绝对不只是外貌,她还有学识、修养、气质、内在等多种魅力加持。女人长得漂亮,嫁进鼎实之家,并不代表她的一生就幸福。唯有活得通透且清醒,才能在遭遇不幸时,及时止损,迅速抽离,或许这才是当下最明智的做法。懂得爱自己,才是遇见真正幸福的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qh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