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太多人的婚姻里藏着父母的影子。
A是一个远嫁的女孩。
作为独生子女,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她,以后不要走远了,就在这个城市找一个男人嫁了,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A的爸爸是做生意的,平时工作很忙,应酬很多。在A的印象中,爸爸等于钱。她们家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是爸爸买的。妈妈陪她玩,给她做吃的,送她上学,辅导她作业。如果妈妈抱怨爸爸不陪她们娘俩,爸爸一句“我哪有时间?”宣告争论结束。
家里没有太多争吵,也没有太多温暖。随年龄渐长,A感受到了家里长期笼罩的低气压。常不回家的爸爸,常不快乐的妈妈。
亲戚都羡慕她妈妈嫁了一个能赚钱的男人,儿时的A也常想,嫁了一个这么好的男人,为什么妈妈还不开心?
因为妈妈常不开心,A也不敢表现的太高兴,所以小小年纪就被描述为“稳重懂事。”
后来A考取了外省的大学,交了一个男朋友。这个男生论长相论成绩论家境,哪一点都比不上A。
但是A却被他深深的吸引,连她自己都说不明白,到底他哪一点吸引了她。总之,和他在一起,她很开心。
男友的家就在本地。放假,他带她回家。
听说儿子要带女朋友回家,男友的父母开心的不得了。
A和男友到了他家,看到他的爸爸系着围裙正在厨房忙活,他的妈妈笑脸盈盈,停下摆果盘的手,迎接她的到来。
虽是第一次见面,却毫无拘束之感。房子不大,却处处透着生活应有的温馨舒适。
午餐时间,男友的爸爸妈妈热情地招呼她多吃点,问她在学校是否适应,能否吃得惯食堂的饭菜。男友给A剥虾,男友的爸爸给他的妈妈剥虾,没有人觉得有何不妥,似乎一切理应如此。
A毕业后,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家考公务员,而是留在了男友所在的城市,和他结了婚,成了远嫁的女孩。
结婚以后,男友的父母待她尤如亲生的女儿,男友(老公)待她一如既往温暖平和,像他的爸爸几十年对他的妈妈一样。
A说,她曾经以为爸爸是一个好男人,妈妈应该幸福才对。遇到男友和他的家人,才知道,幸福没有应不应该,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可以迷了他人的眼,却骗不了自己。
子女的婚姻里藏着父母的影子。
父母相处的模式形成了孩子对婚姻的初始印象。孩子与异性父母的相处方式影响了他的亲密关系。
1、如果一个女孩子崇拜喜欢自己的父亲,从小生活在父亲的鼓励与支持里,父亲就会成为她的择偶标准。
2、如果她的成长中没有父亲的参与,或者说父亲的形象过于矮小懦弱,她没有得到过来自父亲的肯定与保护,她就会一边排斥瞧不上男性,一边又渴望来自男性的爱护与温暖,难以发展或发展出紊乱的亲密关系。
3、如果一个男孩子生长在一个父亲疼爱母亲,母亲尊重父亲的家庭,他就会渴望娶一个温婉如母亲的女人,成为像父亲一样值得尊重同时尊重妻子的男人。
4、如果一个男孩子生长在一个不尊重女性的男权家庭,眼见母亲忍气吞声,父亲颐指气使。他要么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娶一个没有自我的女人为妻。要么出于对母亲的疼爱,牺牲自己,娶一个对自己颐指气使的女人。同样难以发展出良性的亲密关系。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评价为人父母成功的标志,不是看孩子多有成就,而是看孩子的婚姻是否幸福。
处于幸福婚姻中的伴侣较少出现躯体疾病,较少出现物质滥用,较少出现焦虑抑郁。而无躯体疾病,精神健康才是一个人幸福的根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