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阅读是初中的时候,最开始就读的时候是圣经,是当时在外住宿,房东看我无所事事,于是给我圣经看,后来读了神曲、高老头、简爱、漂亮朋友、欧也妮葛朗台、格列佛游记这些,但说实话初中读这些的时候只是当做故事看,而且内容大多压抑,很黄,加上翻译的作品,作品的好坏取决于译者水平的高低,而且当时年龄太小无法深刻感受背后的意义,但作为当时确确实实开拓了我的世界观,也导致了我的早熟。。。再后来读郭敬明和韩寒的作品,说实话当时郭敬明的作品当时还蛮影响我的,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加上有些早恋,所以他的作品如悲伤逆流成河这些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但他的作品只是当故事看。
真正让我感受到文字的美好和力量的,第一个是金庸老爷子,第二个是萧鼎的诛仙开篇,第三个是刘慈欣。还记得第一次看金庸老爷子的武侠小说,具体是天龙八部还是倚天屠龙记不记得了,只记得一个开篇就让我感受到了金庸老爷子的文采以及宏大的格局,当时的感觉就是胸中舒畅,有股气直冲我的天灵盖,之前也读过其他人的武侠,古龙的读了一点点就看不下去了,用东北话说古龙那些写的不敞亮,哪个少年没有心中自己的江湖呢,仗剑天涯、快意恩仇、潇洒倜傥、行侠仗义、红颜知己,金庸老爷子简直是写出了每个少年的江湖梦,我也从此入了武侠小说的坑,无法自拔,甚至天龙八部和倚天屠龙记反反复复看了三四遍,还寻找不同版本不同的结局,其实最妙的是金庸老爷子把历史和小说真真假假的结合在一起,既有真实历史以及一些真实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和引子,然后再以此展开江湖故事,几乎每一个武侠小说都是以一个朝代或者大事件作为引子和背景,这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结合让我无法自拔,以至于金庸老爷子开创了一个武侠时代,金庸老爷子封笔之后,别人也称之为后金庸时代。萧鼎的诛仙也是因为开篇写的很宏大,主角也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写作风格受了金庸老爷子的影响,所以也特别爱看。另外,在这里还要提的是凤哥写的昆仑,这部武侠小说显然也受了金庸的影响,但有几点不同的是,凤哥笔下的男主角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非议,因为不同于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主角在性格和品性上有瑕疵,但也这正是我喜欢昆仑的原因,作为一个普通人,有多少是完人呢?有多少能够舍弃小家而顾大家呢?另外一点是昆仑的武侠升级结合了现代算术,这一点让我很震撼,数学算术竟然可以和武侠相结合,让我获益匪浅。
最后要特别说一下刘慈欣的三体,这是我最近五年里看过的最有深度的小说,硬科幻,无敌的想象力,人性的复杂,能过把量子力学、物理学科经典理论写到科幻小说里,并给出了自己构建的世界,绝对是硬核,一个学理工科的人写出来的小说绝对超乎你的想象,更秒的是人性和社会的复杂写的还这么深刻,第一层读的是科幻,第二层读的是经典理论的场景应用,第三层再琢磨出来的是人性、社会制度,第四层还是科幻,颇有些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味道,也证明了所有科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所谓万法归一、殊途同归也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