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搬家没有点“血泪史”,后来我们渐渐明白,那些不能将我打败的经历,终会使我越来越强大。
01
没有点“血泪史”都不好意思谈人生
如果想要选择自由的生活,就必须承受颠沛流离之苦,这是毕业之后才突然明白的道理。
十七岁的时候,在作文中写到:“想要去流浪,无论哪里都好。”
于是,我来到了大城市——魔都,我生命里除了家乡另一座难以割舍的城市,承载着我的梦想、渴望、泪水和崩溃。
人生中的第一次崩溃,是平凡的一天,面对源源不断朝我涌来好像处理不完的工作,突然好像胸口被人死死压住,喘不过气。

第一次搬家没有太深的感触,跟大学的好友租住在一个老旧的居民楼里,我比她晚到俩个月。在老家辞掉实习的工作,没有跟爸妈商量就买了第二天的高铁票去了上海,那大概是二十几年来仅有的一次叛逆,我在冥冥之中被魔都所吸引。
第二次搬家还是和现在的室友,在上海的工作变得忙碌起来,日复一日添置了很多生活用品,出租屋方寸之地早已容不下两个人的东西。
换工作之际,辗转通过中介又换了一间房,房子在浦东的郊区,夜晚人烟稀少,只有工地上亮着灯,工人的宿舍就是工地上临时搭建的一排房子,有一天晚上路过工地的时候,迎面来的工人用眼睛边打量着我边吹口哨,我抓紧手机低下头飞快向前走,拉开距离之后朝着家的方向拼命跑,一瞬间的委屈顺着眼泪奔涌而出。

后来的崩溃,一次比一次迟缓而有力,于是只能安慰自己,成长的过程本来就是痛苦的。
大概崩溃的次数多了,我就彻底变成了麻木的成年人了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仿佛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够全身而退。

02
一个人搬家之后我好像变得无所不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搬家好像不是一件特别新鲜的事情。
旧时代的搬家总是伴随着鞭炮声,是人生中难得的一件大事。渐渐的,在大城市里年轻人搬家已经变成家常便饭。

17年,我住在广州白云区,拥挤潮湿炎热是那时的我对于广州的全部印象,那是我在广州的第二年,依然租不起有独立卫浴的单身公寓,广州,寸土寸金。
老式的居民楼与楼之间紧紧地挨着,人们往往喜欢趿拉着人字拖走在街上,老城区和刚刚建设的新城区之间差着一个烟火气。
那年夏天搬家之前,我独自一人在屋子里整理物品。一个人的城市是孤独的,没有要好的朋友,搬家也是一个人,桌子上的每一寸都堆满了东西,地上放不了的往上挪,这些年为什么攒不了钱,搬家的时候算是明白了。

一个周六我都忙着收拾行李,第二天找一辆车帮我搬家,保安不给货车进小区,于是我自己拖着大箱小箱的行李,一件一件往外面搬,力气小,所以走起路来显得很费劲。路上遇到的老奶奶停下来疑惑地问我怎么不找朋友帮忙,我一时语塞。
尽管在广州搬家过很多次,但是那一次的印象尤其深刻,在广州的第二间房还没有丧失的新鲜感,搬家的时候面对成堆物品的无力感,那一刻所有的浪漫的情怀(吉他、手卷钢琴、画架画板)好像都变成了负担。再后来,搬家的次数多了,我早已习惯。
搬过家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世界上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自己完成,一个人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强大。

03
即使没有诗和远方,生活也不能凑合
现在网上流行一句话,房子是租来的,但是生活不是。搬家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自己是在生活还是凑合。

有的人选择北漂、深漂、沪漂,是为了体验生活更多的可能性,可往往淹没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于是早已丢掉了赤子之心。
搬进新家的第一天晚上,我去超市采购需要的生活用品。那一年我还没有毕业,大四的下半年一边写论文一边学习,卡里的钱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所以一切从简,买最便宜的拖把最简单的杯子,好在房子装修地很好,简单布置也好看了许多。

之后的几年,生活越来越好。
而搬家也是我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不断地告别不断地开启新的生活,而每一段生活的开始与结束,都伴着熟悉与陌生的交织。
我妈说我现在的日子就是在流浪,我不以为然。
大概是我妈过于恋旧,导致我在心理上也极力避免成为我妈那样的性格,于是野蛮生长成为另一个极端,有一些冷酷,不喜欢安定,也从不索要安全感。
喜欢浪漫,不会务实,走一步看一步,所以我不会为了生存委屈求全,也不会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之下接受他们的安排,即便生活没有诗和远方,自己也可以在心里保留一点白月光。

最后:
对于在北上广深奋斗的青年来说,搬家就像是游戏的关卡,每闯一关都会拥有新技能,直到通关的那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早已战无不胜。
所以生活只会越来越好,你也会越来越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