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極必反是何道理,其初出处在哪里?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全则必缺。
初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物极则反,命曰环流"。极致之美则花之一現。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道家哲学,谓陰陽互动,欲触极则而反,由此循环相生,不熄不灭在其固有法则之中。若遇极而返者,则出。若出者,必须创造出更大的反极才能入。此時,或许空间已有不同。
老子曰: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己。亦物壮盛到了极点就会衰朽。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
过犹不及,物極必反。适可而止,勿走极端。
否则结果会比想象更糟。物极必反亦为天道。天道五则: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种籽结什么果。②,物极必反。追求过度完美,月满亏,水满溢。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峰芒必露必招灾祸。④,知足常乐。罪莫大于欲求,贪。祸莫大于不知足,不知足者辱。⑤,舍得:有舍才有得,先舍后得,小舍大得。
有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固能成其私"。
因为自己的无私,反而会成就自己的私心,舍弃财富,就会得到更多的财富,舍弃名利,就能得到更多的名利。人生在世,把奉献作为自己的追求,不但会让精神得到升华,同样也会得到别人尊重。
祥致註:恶极罪大,善极祸消。适可而止,中正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