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办公室软件的人们,大概都用过“超链接”,链接音频、视频、图片,让无声的展示变得生动起来。
23年冬月参加教学方法大赛,我第一次知道超链接的多用途——可以在ppt里插入ppt,于是在今天的编委座谈会上,偷个懒把简单的课件超链接到之前精修的培训课件,微信发给总编后,本以为高枕无忧,分享的时候却卡屏打不开,内心一阵懊悔翻涌,好在从小演讲经验丰富,算是凑了圆场。
回到位置后,瑞芳姐曾说过的一番话让我记忆犹新:“出去讲课,做好万全准备,多备份课件,到时候打不开,别人光看你笑话。”晓莉姐也告诉过我:“课件要在不同的电脑上播放试试,避免出差错。”话糙理不糙,有些机会很难得,在最后环节摔了跟头,是有点吃大亏。
此事也给我提了个醒:“超链接”要多练习,拷课件时,捆绑好链接课件。
课堂上也有超链接,我把它理解为跨学科学习。
比如:早读学习林肯的短文,大量的篇幅讲解civil war(内战),我脑子里超链接到《飘》,斯嘉丽在烧焦的南方种植园里骑着快马寻找食物,勇敢坚毅,忍不住给学生推荐了书虫系列的《Gone With The Wind》英文版《飘》,材料里提及战争1861年开始,1865年结束,自然又链接到九年级历史中的外国史,驱走瞌睡虫的同时,我的思维也得到了整合。
讲《东北地区》,在大兴安岭附近,额尔古纳河赫然出现在地图上,怎么办,我忍不住想“超链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起来很不错,是我们大家了解少数民族和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课外材料,大家有空读一读。”我的思绪在“超链接”,还害怕一不小心转移学生的有意注意,把学生思维带偏了……
沉下心积淀,随时才能超链接,这不,白赚的一天(2月29号),下了晚自习,值了班,9点多到家给孩子做了饭,写了文章,等俩孩子睡着,开启一段读书超链接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