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城市里都能看到一颗巨大的明珠悬浮在灰蓝的夜空。月光洒满阳台,也照进我的窗户,虽不及小时候在山里看到的月亮,却也十分惬意了!风花雪月没有一样不爱的我,忙完就接着看月亮,睡意也不知跑哪儿去了。
溶溶月,出自北宋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溶溶”一词,原用来形容江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溶溶月,就是缓缓流淌的月光。
在诗人晏殊的眼里,月光不是倾泻而下的,是缓缓的从天上流淌到人间的,可谓写尽了月光的柔和与浪漫、静谧。
月,总能引起人们的各种思绪。
溶溶月这个词,本身就极富有浪漫色彩。柔和如水的月色,总能够轻易触及人们柔软的内心。情思悠悠,犹如月光般溶溶倾泻,一发而不可收拾。
张玉娘,北宋才女,她与沈佺青梅竹马。为求娶心上人,沈佺赴京赶考,玉娘十里相送,俩人在皎皎的月色下分别。尔后张玉娘写下了名篇《山之高》:“月之出,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我心悄悄。”
离别之苦,尽诉于溶溶月色之中。永恒如水的月光,见证着他们那坚贞的爱情。
关于月色美好的诗句太多,能记起的也就“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还有白居易那句:“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今夜,月色溶溶,一地银霜,满怀冰雪,“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一切,尽在不言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