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家谱序
盖闻,千古之史,莫大于经史。国为史,史载国之兴衰,则可鉴往开来。县为志,志者,记也,记载县之历史变迁。宗之为谱,谱则能承前启后。谱牒之有,所关大焉。记之,存之传焉。用以彰往法来,备观省,昭劝戒耳。
窦姓起源夏朝,大禹六世,少康传人,夏朝第五任国君,大禹曾孙执政,遭“有穷氏之难”。 相妃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奔归娘家有仍国,生下少康。少康弱冠,痛“太康失国”,复国雪耻,后来,“少康中兴”。征山战水,反攻寒浞,还都安邑,恢复夏朝。少康有子四,孟杼继承君,位及姒姓,仲龙留居有仍,受赐姓窦,世代相传。窦姓起因缘于纪念“逃出自窦”。窦龙是窦姓始祖,窦氏裔孙都是龙的传人。有仍,在今山东济宁,是窦氏的第一发祥地。
窦氏诞生,四千余年。繁衍播迁,徙居四方,遍及中华。
窦姓家族,历经沧桑。大汉出皇后有九。窦漪房皇后辅佐西汉三代帝王,扶君主正,名垂千古。窦禅皇后辅佐东汉皇帝,一是使国之疆域扩大一半,影响世界格局之第一人也。二是支持蔡龙发明造纸术。
唐出皇后有六。窦惠生唐王李世民,窦昭成生唐玄宗李隆基等。真乃“窦氏之女扶汉唐”也。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名扬天下,彪炳史册。大唐期,成望族也。宰相十七,驸马十四,家世显赫矣。
窦姓先祖,西汉时期, “文景之治”。东汉扩大疆域。盛唐经济腾飞。五代渔阳(今天津蓟县)窦燕山“教五子,俱名扬”,中华教育之楷模。大宋《百家姓》位居三十九。
伏思窦氏历经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诸朝,蔓延各省县,户繁人多,无不一家一祖也。据资料记载:《窦氏宗谱》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窦克勤撰,窦容精深续修,窦纾(shū)刻本;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公元1850年)【又资料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窦开惠修、窦志默增修;清咸丰三年(1853年)窦暹(xiān)续修、窦垿(xù)续注;兰州尚无。
明初洪武(公元1368/1398)年迁徒中,1399年朱元璋之14子朱楧(肃王)自南京迁张掖、平凉,因环境恶劣,后迁居金城。明朝家谱丢失,清咸丰八年(1858年),第十代先祖创修了《窦氏宗谱》。窦氏后裔,垦荒置业,种植耕耘,繁衍生息,瓜瓞连绵,迄今已六百余年,传有考者十六七代,几千余人也。
2003年,吾赠《黑石头村志》于姐夫窦天宇,他萌生了编撰《窦氏家谱》之念头,他时经廿载,搜集资料,嘱吾编撰。古谱记卒不写生,按吾之法,生卒皆撰矣。
当今窦氏家族,博硕士科研人员八千余。榆中窦宗义哲学家,弟窦宗默物理学家,在美促成尼克松和毛泽东会晤。乔迁国际社会者,遍地开花。在国内政坛者,厅局省部,执掌政权。劳模学者,雨后春笋。相见窦氏渊源也。
金城窦氏,渐成望族。业农为本,忠厚传家,崇文尚武,重教明礼(相见杂谈与人物)。崇文者,诗礼继世,教书授业,代有名师。尚武者,身怀绝技,武功高强,保家卫国,慨然以赴。业农者,勤耘耕作,勤俭持家,扶贫济困,乐善好施。从政者,公正廉明、勤政爱民。乡贤名流辈出,载入史志者,不胜枚举。是为序
王国理
2021年阳历1月19日于杭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