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昨天起得最早。在完成日更文之后,我赶紧洗漱,匆匆去上课。
我拎着装电脑的大包,走下楼梯,正巧迎见全副武装、正要出门上学的闺女。心细的姥姥怕她冷,厚袄子、鞋子、帽子、口罩全部派上了用场。寒冷的空气中,只留有两只大大的黑眼睛,故意睁得更大,朝我瞪了我一眼。
这回顺路,可以送他们。车停在学校门口的时候,六七个高矮不一的男孩女孩,站在门口,徘徊着笑着乐着。此刻,姥姥说了一句,今天跟爸爸的车,来得早了些。生活真是不容易,每天冒着严寒,赶着公交的一老一小,路上的耗费时间挺长。
今天是个全日制的孩子。我赶到四楼教室,有位老师告诉我,这孩子昨晚补物理到凌晨1点。我奇怪又震惊,初中物理难度不高,怎会如此拼命。
当我走进教室,站上前台,看见了这个孩子。他个头高大,头发三七分开,两支无力的胳膊,重重放在桌上,身体向前倾着,一脸疲惫的样子。
简单的寒暄之后,我开始了上课。内容是两篇散文,侧重条理分析,概括内容。一篇是写景抒情,另一篇是叙事散文。
从我的提问,孩子的回答来看。他成绩不理想的预测,是失误和偏颇的。
我问他:“你平时语文能考多少分?”
“大概能考到110多分。”他回答道。
150分的语文试卷,能考到110多分,肯定不属于差生。
当我讲到第二篇叙事散文时,这篇文章欲扬先抑开头写法,他一眼就看了出来,这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此刻,我抓住机会,引入作文。告诉孩子,作文如果想跌宕起伏,写作手法的运用,不可或缺。
这个孩子频频点头。下课休息时,我主动与他聊了一会。通过简单沟通,了解到她们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我有很大相同,都要求孩子读文勾画,侧重文本分析。
能遇到这样的孩子,基础稍微好些的,挺幸运。如果成绩能稳定,家长不会有太多的意见。
课上的最后内容是文言文。他边读边翻译,解释着实词、虚词和句子的翻译。
孩子认真地听着,记着。他主动记笔记的习惯很好。这种良好的习惯,我上学都没有养成,直到今天。
晚上,我早早到了校区,等着这个初二的孩子。无聊中,出去溜达一会,有时坐在教室,聊微信打发时间。
当到了时间,孩子仍未出现时,我走向前台,打算让前台联系孩子。紧挨着前台不远,有张圆形玻璃桌,旁边的藤椅上,坐着母子两人,他们端着碗里的饭,一勺勺往嘴里送。
这正是要上课的孩子。他的妈妈赶紧劝他:“快点,快点,赶紧吃,老师都来了。”
“没关系,没关系,我晚上没事,可以等一会。”我说完后,快速走出门去。
我怕给家长和孩子造成紧张,想让他们吃顿安心饭。
妈妈带着儿子吃饭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大冷的冬天,黑沉的天气下,接了儿子,陪在辅导班草草吃饭。那饭掀开盖子时,从冒出淡淡的热气看,已失了温度。
孩子求学的不易,母亲陪伴的艰辛,深深打动着我。
好好教,一定好好教。唯有用认真的态度,才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这位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