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司机送了我本《芳华》。
其实拆塑料包装时我是有一种暗暗的激动的。因为最近读者意林都在推这部正火的电影,说它讲出善良的价值。但我一直不太敢看这部电影,因为我正处于一种,天天被人说“你就是太善良了,所以被人欺负”的境地。我怕看了丧失善良的勇气,这种一瞬间的击垮恐怕是多少篇正能量的影评不能挽回的。
但两个小时吧,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出奇的平静,没有想象中热泪盈眶的感动。
我有点害怕。这不像是个正常的反应。我这么一个看一句“轻拢慢捻抹复挑”都会含在嘴里品上半天的人,应该不会对这么一部人人称赞的作品毫无感情。
我打开简书,看着一篇篇同样是索然无味的影评书评,莫名地无趣,索性不看。我面对着跳跃闪动着的蓝色竖线,心里面固守着看完书一定写书评的执念,暗暗念叨,芳华,芳华。
嚼着这两个字,我突然想到屈原在思美人里面写“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和看了电影的我爸聊起我这种奇怪的想法,我还以为他又要跟我大谈儒释道,没想到他却出乎意料地赞同我,说他看完也是这种平平淡淡的感觉。
索性我们就开始一起分析原因。
我觉得严歌苓创造人物的能力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我记得我好几年前读她的小姨多鹤和陆犯焉识还是很感动的,尤其是《老师好美》里面描写女老师高考前在家里给男生补习,抓起剪刀剪下一个礼拜没时间洗的长发云云,过去了这么久还是记得这么清晰,并且会常常自动带入辉女神和高司机的角色……
那或许是差在了“这几年”里。
“这几年”里,我确乎是变了不少。
我从一直被宠着的最小的同学,变成了有一堆人起哄叫我妈的角色。
我身边的人们啊,从最初的一切顺着我,变成了有时让我需要忍受的样子。
而我自己,我想着,我到底有没有变啊。
我好像是爱哭了,爱生气了,爱把情绪摆在脸上了。但我又很开心地觉得,不论外界怎么变,我最在乎的我的本心没有变。
那就该是善良了吧。
善良是个很宽泛的词语,在我看来你可以把所有值得赞美的行为都归因于此。
而善良于我,并没有什么有的没的。就是很单纯的人之初性本善吧,其实直到现在我也辨别不清荀子和孟子的较量谁输谁赢,我只能说,我觉得于我来讲该是善良占主流吧。
的确就像书中所表达的,善良带来的不一定是友好的对待。但这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不论善良带来的结果是不是美好,但是你就是会这样做,抑制不住的。
所以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我对这本书没有感觉了。
因为在这几年里我被外界影响的,看到了很多这些事情靠近本质的那一端。所以曾经的那些醍醐灌顶就愈发的难以寻求。
我又时常能清醒地意识到,我看屈原,背老子,只是为了能站在更高的山峰上,看清笼罩世界的人性迷雾下,仍存的善良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