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赢在起点,却输在了中途。这是个残酷的事实,每个父母都接受不了,却又不得不去面对。
偶然获悉朋友的孩子叛逆期走偏,导致被学校劝退,转学后又跟人打架,再次被劝退。秋后就八年级,目前这状况是朋友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事实,也从未曾想过在中年后会因为孩子而过的如此丧。
这孩子12岁生日宴上我见过,高高大大,很结实,很帅气,很稳重,言谈举止很好,曾在微信上帮他妈妈回复我信息,特别有礼貌。怎么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
经了解,孩子从小到大一直被妈妈要求多,期望多,管教严,导致孩子在叛逆期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从小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小学阶段的课余时间在各种培训班,各种特长班渡过,成绩比较优秀。
初中转去地级市的中学上,妈妈租房陪读。周未爸爸从县城去市里陪他们。妈妈会把一周内认为孩子做的不对,不好的事情列在本上面,自己先批评教育,然后让爸爸再批评教育。爸爸想让孩子轻松下,过个愉快的周末,不想这么做,也不赞成妈妈这种把错误记在本上的做法,但是在这个家妈妈是绝对权威,爸爸不得不屈服,违心又心痛地去执行。最终迎来了孩子超强叛逆作为反击。
很明显,孩子的童年没有适当的释放自己的情绪,没有充分快乐过,因为小,不敢言。但情绪会从慢慢积攒,待到一定时期,有能力行为抗议,再加上叛逆期的心理作祟,就开始拉旗成对立面,和父母对着干。纵然是错,也要为自由,独立和尊严而战的迅猛气势,完全超出了父母的预料。
凡是这类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很委屈,父母从来下顾及自己的感受。吃什么,做什么,穿什么,说什么,甚至怎么吃,怎么做,怎么穿,怎么说都得参照父母的指令。“不可以“,“必须“,成为父母言语里频率最高的词。至于,我喜欢吗?我快乐吗?我愿意吗?我想,我希望……统统被父母给忽略,甚至否定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需要被尊重,被认可,被理解。
管教需要把握好度,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韧性,不要执意去塑型。
问题少年是形成的,不是天生的。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应常常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