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5月19日。
坐标:山西省运城市盐化中学。
事件:运城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2019首次文本研讨会。
这是运城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在2019年的首次活动,也是研究会尝试在“文本解读”方面大力推进的重要活动。在发通知时,张建文老师曾在朋友圈写下了这么几句话:“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课堂设计的前提。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文本解读的能力,才能深入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真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根据高中课程上课的进度,研究会秘书处把研讨主题设定为:1、文本《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一专题)。2、《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及实施探讨。整整三个小时的时间,没有寒暄与客套,都是真诚的分享与深入的思考。
没有会长的开幕致辞,研讨会直接进入主题。首先做分享的是会长梁元成老师。梁老师说,“我们的会风还可以再简朴一些。”活动的本意是共读,这“共”字体现在怀着共同的期待,做了共同的功课,通过活动达成共识产生共鸣。梁老师也期望我们的活动能“带着疑惑求答案,带着收获求分享,带着启发再探索”。梁老师更期望“年轻人通过活动得到鼓励,老年人通过活动追求超越。”最后,梁老师还是认为,我们的课堂落脚点依旧应该遵循叶老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接下来梁老师分享了他对于《寡人之于国也》的理解,梁老师先从孟子与梁惠王在对话时双方的关系谈起,点明在对话之中,孟子处处扮演着导师的角色,引导帝王与他共赏他的仁政蓝图,为什么孟子能这样?源于孟子所坚守的民本思想。从何可见?“王道”后面是仁政,仁政后面是民本思想,而在这“民本思想”之后的又是孔子的性善论和四端学说。梁老师对《寡人之于国也》的分析,都建立在完成字词知识的基础上,这样的分析真正了实现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学习古代优秀的思想。
接下来,是副会长王红燕老师把她关于《季氏将伐颛臾》的教学反思和老师们分享了一下。王老师把她和高三孩子们近期的对话做了一个呈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基本上已经遗忘了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一问三不知。这让王老师开始去反思,我们的教学给了孩子什么。王老师指出,我们要常常为讲一堂课,常读一本书,只有了解充分的背景,才能做深入的解读;又提醒我们为讲一篇文,素读数十遍,包括标点所呈现的信息也都值得我们挖掘。在把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时,王老师提出,我们应该在任务驱动环节,细致思索如何提问,在活动布置时也要精心设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张建文老师接下来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给我们讲了《批判性思维在文本解读中的运用》,让我们脑洞大开。建文老师先选出文中讨论的三个论题,论题1:季氏是否应该讨伐颛臾?论题2:当君王做出不正确的决策时,大臣该不该阻止。论题3: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冉有、季路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再分别从孔子和季氏的角度分析他们的论证过程——大前提,小前提和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分析,我们突然明白了,孔子和季氏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他们的大前提本身是不一样的,一儒一法,导致了他们的分歧。建文老师接着以此分析了儒道的衰败,这也刚好解释了梁惠王为何会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在孟子面前像小学生的原因,外儒内法,时代变化。
三位老师分享完之后,进入到自由讨论的环节。平陆中学的王关怀老师和临晋中学的李艳老师带着老师们的疑问来到现场,引起讨论和争辩,连梁元成会长和景明会长也加入到争论的行列,理不辩不清,我们做的就是这样的真语文。
一上午时间很短,但研究会的路还很长。汇聚真人,教人求真,是运城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的初衷,也是我们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