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横竖撇点捺,书九州风采;篆隶楷行草,绘千年蓝图。”展开一卷素洁如玉的宣纸,提起一根饱蘸浓墨的狼毫,凝神静气,提笔一挥,留下的,是永久的回味。我爱书法,爱她的神韵,更爱她蕴含的做人之道,那是璀璨的中华文明才能散发出的独特芳馨。
九岁那年,初尝墨香,从此,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正身、凝神、静气,每次提笔前,师父都会带着大家渐入佳境。许是年少养成这习惯,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导致让身边的人觉得我有着比同龄人更多的淡然。是书法,让我学会给自己保留一份从容与沉静。
似乎是天生对书法的热爱,让我练字时从来不觉得累。兴趣到时,哪怕保持一个姿势写上两三个钟头,仍然会觉得不够尽兴。“放下笔休息一下,不然手会伤到的。”总是在忘我时耳边传来师父的提醒。起初不解,师父也不讲。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才渐渐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
也曾产生过“疲惫”的心理。十二岁的暑假,看着同龄人在外疯跑,自己却伏案桌前临帖,到底是小孩子,心里难免长草。师父似乎看出我的心不在焉,什么也不说,只把师兄师姐的作品放到我面前,笑着问我有没有勇气超过他们。“当然!”天性倔强不服输的我,话音落下,除了练字之外别的事瞬间抛到脑后......于是那个暑假,自己的水平竟然产生质的飞跃。后来与师父谈起这个转折点,师父还赞叹我当时的毅力。我只是轻笑着感谢师父的教导,更明白,也只有小孩子的好胜心理足够单纯,才能利用这点有所进步。所以随着年纪的增长,练习书法要渐渐成为修身养性的方式,而不再可以因此求胜。“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有道理的。
“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柳公权......只是让我痴痴迷恋的,还是王羲之啊!多少次梦回兰亭,仰望流觞曲水边右军的潇洒挥毫。在如今这个“一年可以出五百个书法大师”的时代,唯愿手写我心,在喧嚣中感悟书法之道,静赏闲云。
墨香氤氲间,在横竖撇捺里欣赏锦山秀水春花秋月;回转曲折时,在篆隶楷草中回味江山社稷家国情怀。“笔正则心正”,中国书法,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最为分明,清淡素雅,质朴率真,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愈久弥香。甲骨文上生出了汉字,汉字上长出了五千年的文明华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