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教育 不容忽视
这是一则关于女生教育的案例。
班里女生多,而且六年级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会对老师、家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
针对案例中的情况,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尝试着改变。
一、主题班会。
当我第一次看了这个案例,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2016年听到的一节班会课,那是在智慧力班主任的评选现场,由网研社的前辈潘颖老师上的一节班会课《做棉花一样的女生》。
在课上,潘老师让学生了解棉花的一生:出示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图片。尤其是棉花的花蕾开放时那鹅黄、淡红的花,在绿绿的叶子衬托下一点也不亚于那些名贵的花儿。更可贵的是棉花还有第二次‘花开’——子房在花谢之后,逐渐孕育成为棉桃,最后开出美丽的棉花——带种子的棉絮。棉絮,温暖柔和,浑身是宝。做成棉袄、棉被贴心暖心,另外还有其他很多用途。
接着潘老师讲了自己的幸福故事:做矜持、内敛的女孩儿往往因为关注自己的修为和内心,能赢得更多的赞赏;像棉花一样享受内心,体贴温暖家人反过来得到儿子敬佩、爱人宠爱。进而与班上的女孩子们达成共识:真诚、善良、礼貌、知书达理会化作一种高贵的气质。
潘老师让班级的男生对心中理想的女孩子进行描述,然后进行大讨论,再次触动女孩子想做花儿的心灵。并把这段话写在了日记本的扉页:“女孩子就应该美丽,美丽如花;女孩子就应该浪漫,浪漫如诗;女孩子就应该青春矜持,如皎洁的明月;女孩子就应该开花给自己看,勤劳善良、洁身自好。”
有了潘老师的这节班会课,她班上的女生大方、上进,处处有她们开花留下的芳香。班上那几个离群的鸟儿也回到了自己的本位。
案例中的班主任,也可以尝试召开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女生主题班会。
二、女红课程。
“女红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在中国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尽领风骚。作为班主任(也可利用社团活动开设),可以把女红课程作为班本课程。让学生选择一两门课,如十字绣、刺绣DIY以及“巧手做手工”等。这样的活动,不但能锻炼了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更是可以养成学生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女生们一旦喜欢上这样的课程,便会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成就感,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中, 提高审美艺术。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我相信这一群女孩子也会悄无声息地变化,变得优雅、大方,变得文明、有趣。
三、“领头人”教育
班级里如果能形成小团伙,其中必定有一两个“领头人”,作为班主任,应先找出小团伙里的“领头人”,与其谈心,找他们的兴趣点、闪光点,并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跟他们多沟通交流,成为朋友。对他们多鼓励,多正面强化。人人都有从众心理,小团伙里的“领头人”教育好了,转化工作做到位了,她就会带动整个小团体向好的方向发展。
温柔的女性是家庭的福份。优秀妈妈将带给家庭无限的幸福,以及民族无尽的希望。所以女生教育不可忽视,也祝愿每一个女孩都勤劳善良、洁身自好、知书达礼。
20240315研讨案例:
六年级,班里女生多,是非也多。几个成绩差、家长不管的女生关系特别好:她们统一是八字须的刘海,故意不戴红领巾,周一升旗不穿校服。按照班规扣分、罚站,她们也满不在乎,反正有人做伴。下课后,几个人会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有时候学生告状她们打架,老师去处理时,她们又笑成一团。放学后、节假日也一起出去玩耍,在一起骑电动车、抄作业、议论同学或老师,甚至抽烟、打架。她们私下建了微信群,常常在群里说脏话,分享答案。班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和她们谈心,大道理讲了不少,可是收效甚微。
家长会上,班主任也讲了这个现象,希望得到家长的重视,但家长也是爱莫能助。其他同学不愿意和她们玩,她们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玩。
上学期,A同学得罪了她们中的一个。这个小团体就团结一致来对付A同学,在班里散布她的谣言,说她是小偷、心机女,故意把她的书包扔到垃圾桶,把她的文具藏起来等。经过班主任和政教处的批评教育,欺负A同学的事情才得到了解决。
这学期,小团体影响力更大了,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也和她们越走越近,似乎是尝到了“个性”的甜头,她们也开始加入了。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很头疼,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