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的生活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掌控了这门艺术,才可能让自己得到快乐与成功,关于这门艺术的理论,可以被称作为幸福论,在幸福论中,亚里士多德把幸福的来源分为三类:从外界获得的、从我们灵魂中获得的、以及从我们的身体中获得的。叔本华在亚里士多德的分类基础上,做了更详细的划分,他把从灵魂获得的、以及从身体中获得归纳为第一类即从人性上获得的,而把从外界获得的进一步分为第两类即从拥有的物质财富获得的、第三类即从拥有的名声和地位获得的。
一、叔本华划分幸福来源的依据是什么?
叔本华这样划分的原因是他发现,人与人的命运最根本的区别有三个:第一个是人是什么,从广义上讲就是指一个人的人性,其中包括了健康、力气、相貌、气质、品行、智慧、教育背景等。第二个是人拥有什么:即一个人所拥有的财产、以及各种各样其他所占有的外物。第三个是人在众人审视下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是生活在他周围的人的眼中的,受众人对此人自身一贯的信誉而影响的,包括这个人的名声以及他的级别和地位。
由此,叔本华得出人类幸福最基本的要素来源于“我们是什么”,来源于我们的个性,而命运通常只是影响了“我们有什么”,以及我们的名声。
二、幸福的源泉主要是来自哪里?
叔本华认为,幸福的源泉主要来自内心,来自人的个性,也就是来自第一类,他举例说到:人们宁做健康的乞丐,不做多病的国王,健康对人类要比其他的福分更重要,一种儒雅乐观的气质,一个完美健硕的身体,一个智慧明晰的头脑,一种敏锐深邃的洞察力,一种谦逊的绅士风范,还有良知,这些都是无与伦比的特权,是财富不可弥补已不可替代的,因为一个人的内在,一个人独处时的他所拥有的东西,是没有人能够给与或夺走的,对他来说这些显然要比他所占有的各种财富,以及它在世人眼中的地位和评价更为重要,一个智者在彻底的与世隔绝中,仍旧能够通过他自己的思想和幻觉来自娱自乐。相反,无论多少社交,戏剧,旅游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都无法让一个蠢货不空虚,一个良好的,温和的,彬彬有礼的人,即便在困窘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快乐,而一个贪婪的,嫉妒的,心存怨恨的人,即便成为世上最富有者,也会非常可悲不幸,不仅如此,对于拥有永远可以保持快乐个性的人,同时加上他高度发达的智慧,大多数人追求的欢愉对他来说都是完全多余的,这些追求对他来说甚至是麻烦和负担。
三、三类幸福的价值区别在哪里?
第一类幸福更像是拥有绝对的价值,另外两种幸福只是具有相对的价值,相比之下,第一种幸福更加难以从外部去获得,但是时间具有无穷的力量,随着时间变化,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优势逐渐消退,高尚的个性也不能逃脱这种影响,另外两种幸福貌似具有时间上的优势,也是客观的和外在的,是人力可及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去占有和享受这两种福分,但“人是什么”,一定比“人拥有什么”,带来的幸福要多得多,一个人的内心拥有什么,这是幸福的首要元素。
相比于第二类幸福,第三类幸福从表面上看起来他确实具有一种更持久的特点,因为它仅由他人的评价构成,许多人为了名声而拼死拼活,就是为了一个好评,而级别地位,只是那些政府官员才有志追求的,真正向往伟大声望的人实际上很少,无论任何情况下,名声都被看做无价的财宝,而伟大的声望则是人类所能得到的最珍贵的福祉。此外,第二类和第三类人类的福分是互为因果的。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取决于他所拥有的财产,反过来,用他所拥有的财产可以换来他人眼中的名声。
最后,叔本华告诉我们如何把他的幸福论运用到生活中,就是要尽我们的全力去利用自己的个人天赋,让这些天赋起到真正的作用,要努力让我们的天赋物尽其用,而不要去顾虑其他,最终我们选择职业,地位,生活的方式等方面时,都要力求最适合我们的发展。
想象一个拥有赫尔科里斯力量的人,他为环境所迫而不得不去做案头的工作,比如一些细致繁琐的手工作业,或者从事学术研究和脑力劳动,意味着让他异乎寻常的力量弃之不用,一个处于这样环境下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难以获得快乐。悲剧的情况可能是:一个具有高超智慧的人无法运用和发展他的智慧,而是寻求那些不需要智慧的工作,比如体力劳动,这类以他的力量难以支撑的工作,类似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注意,尤其是我们年轻的时候,要避免危险的幻想,不要强加给我们自己本来没有多余的能力。更明智的选择是将精力放在维护我们的健康和培养我们的能力上,而非过于注重财富的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