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南方人,却对北京话深感兴趣。前不久还因为想念这一口纯正的北京味儿,一个人买了张火车票来了趟毫无计划的北京游。
其实说起去北京,这已经是第五次了,只不过除了这一次是正儿八经的旅游外,前四次有三次是公干,一次是去坝上草原路过的。可每一回印象都特深刻。
第一次去还在实习,公司有一周年庆的活动在北京三里屯举行,便跟着一块儿去了。实习单位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外企公司,所有的出差费用均能报销,住的酒店是高档的,一碗普通的粥就要100块钱,跟着领导出去吃饭的地儿更是高档,一顿北京烤鸭吃下来人均一千块钱。可偏偏我印象最深的,是公司里唯一的“平民”姐姐带我和我一在北京念书的同学去一条胡同的小馆子里随便吃的几个菜,三个人总共才花了60几,而且那京酱肉丝儿,我并不知味正不正宗,却从此爱上了。
第二次便是去坝上路过北京,因为旅行团在那里集合,于是一来一回住了两晚,逛了此地坛公园,吃了顿京酱肉丝。
第三回离第二回没隔多久,那会儿刚毕业,找了家单位还没过试用期,糊里糊涂被派去帮一家合作单位搞活动。第一次一个人出差。
那家公司在北京SOHO里,他们以为我是实习生,竟叫我一人睡在办公室的沙发床上,也是醉了。那会儿10月中旬,还没供暖,可是天已经很冷了,虽然办公室有浴室,可想要洗澡还不得活活冻出病来。后来同事小姐姐看我可怜,让我住到她家去。她也是租的房,在三环外,一间小屋,总算也能洗上澡了。
说起来那一回经历还蛮丰富。一天晚上去天桥德云社听了相声,30的票让人卖了100,晚上坐末班车回家,因为太急没看清,还坐反了方向,结果只能打的回去。最后一天想去景点玩一玩,原本想去颐和园,可那会儿正值枫叶变色的季节,临时改道去了香山,地铁换公交,差不多要俩小时,可到了一棵枫树都没看见,所以我去的是西山还是香山?至今也没搞明白。还买了块类似切糕。因为它是黄色的,可跟切糕一样称重卖,而且重出了反物理的重量。回公司前,顺便去了趟王府井,买了两大串冰糖葫芦,千里迢迢背回家给侄女吃。
另一件记忆深刻的事便是北京的雾霾。那时还没雾霾这个概念,只觉得北京整日里灰蒙蒙的,空气特差,出门买个早饭10分钟的功夫,头发里就多了层黑。因此那一次,对北京印象是极差的。
本想着这辈子可能也不会再去北京了,却没想到几年后,一个并不很熟的姐姐找我帮忙,在北京帮成龙办一场发布会。当时听了就特兴奋,冒着被开除的风险立马答应了。见到活的成龙是一大收获,另一大收获却是看见了一帮特牛的人。无论年龄大小,各个身怀多种绝技,文案、画画、视频剪辑、活动策划,似乎不论哪个人就能一支队伍,这才是世界级的团队吧。也就是打那儿之后,自己才开始奋发图强,学了些杂七杂八的技能。
可没曾想,又过了些年,竟然自己想念起那个不愿再去的地方了。最想念的就是那老北京腔,突然好想找一个胡同,就这么坐着,喝茶,听他们瞎侃,再听听相声。当然,相声是听到了,可坐在胡同里听正宗京味儿却没能实现,每天依旧忙着跑各个景点,也终于去了曾经错过的颐和园。
为啥今天突然又想起这个话题呢。这不最近在放《芝麻胡同》嘛,那正宗北京口儿可算听过瘾了,里面一段段对话,看着没什么营养,听着却有趣得紧。也在网上搜了一些词,大家伙儿一起看看。
碍事儿:不方便
棒棰:外行
绊蒜:走路踉跄,绊着自己
呲人:斥责别人,而被别人训斥叫挨呲
逗闷子:开玩笑,寻开心。“拿我逗闷子呢”
抖机灵儿:显示自己,特指轻浮表现,含贬意。
跌份:丢面子“这都不知道,真跌份”
逗咳嗽:耍贫嘴“没事少跟我这儿逗咳嗽”
撂挑子:扔下事情不管了。“你又给我撂挑子”
蔫土匪:不爱说话而心里有数的人
局气:北京方言,用来形容为人仗义,讲义气,大方
尖孙:漂亮的男孩。
小力笨儿: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大拿:北京土话,能作主管事的人。
五积子六瘦:北京土话,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熬头:北京土话,心里烦恼的意思。
找了些比较典型的,毕竟看不如听,想听得过瘾,安利下《芝麻胡同》,剧情在线,几位艺术家更是演技到位。听说《情满四合院》也好看,之后去瞧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