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和南希是闺蜜,他们一起来到大城市打工。卢在一个洗衣房工作,南希在一个商场柜台工作。南希挣的比卢少,但是她认为柜台的工作可以接触到上流社会的人,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有机会钓到金龟婿,所以一直坚持做不太体面的“店女郎”。
为了钓个百万富翁而宁愿做不体面的工作挣很少的钱,节衣缩食,把日子过的紧巴巴,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对于朴实的卢是没法理解的。
在那小小的柜台,南希和同事每天观察和讨论着来买东西的上流社会女人并模仿她们的穿衣打扮和言行举止。在这种华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使自己看起来也貌似像上流社会的人了,虽然私下里自己都吃不饱,衣服也是冒牌货。
南希虽然很想钓个百万富翁,但也不是随便一个有钱人就嫁,她也有要求的。她的要求随着时间逐渐加进了一些东西比如善良、诚实、可靠、上进……
故事的结尾:卢跟一个有钱人跑了,而南希跟卢的男友丹好了,并辞去了柜台的工作。丹是一个稳重可靠的男人。
作者并没有说明两个人的价值观哪个比较好。但从文字中我觉得作者还是更偏向于南希这种吧。
南希刚开始是虚荣的,因为虚荣去了柜台工作以便有机会接触到有钱人。她为了使自己能够配得上未来的百万富翁夫婿,学上流社会女人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不断练就自己的眼光去分辨哪些是适合她的高富帅,哪些人是冒牌货。她在不断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即使很多有钱人跟她示好也没有轻易沦陷。在看过那么多的华丽风景之后她选择了普通的人过普通的生活。而卢则比较朴实,看似比较容易满足,但一遇到有钱人对他示好就义无反顾的丢下男友跟有钱人跑了,跟南希宁缺毋滥的作风截然相反。
看这个故事,我感受最强烈的是见识的重要性!只有经历过体验过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更加接近自己的内心,简单说就是拎得清。
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喜欢在大城市打拼,即使吃穿住不如在老家好,因为大城市一般都是比较开放和公平、有更多的机会,见识到更多的人和事。而小地方,一般来说都是比较稳定和封闭的,相对大城市,裙带关系比较严重,进步的空间比较小。
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我很早就出来打工了,虽然至今依然在底层挣扎,但我感觉很自由,外面陌生的环境没有让我害怕反而疗愈了我的心灵。如果我不曾出来过,如果一直在老家待着,我想我不是疯掉就是傻掉吧!
所以多走出去,看更多的风景,拓宽自己的眼界,不断擦亮自己心里的那盏灯,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看清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方向,人生才更加笃定和从容吧!
读书日记(1)奥亨利短篇小说《擦亮的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