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一直很羡慕描写刻画能力很强的人,由于平时对生活观察不够,很难有笔力去生动的叙述清楚一件事,也很难用简单而直白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景色、人物或者动作等。
所以我在读书的时候,会特地去留意这个单纯描写性的好句。由此说来,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读书时摘录好句好段,现在想来真是黄金一般的经验呀。不过这么多年早就没有这个习惯,也就浪费了那么多积累。
2
《如何杀死一只知更鸟》真的不愧为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书中的理性光辉和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尊重,应当是全人类的价值,在当下社会,当下国际环境,依旧是一种璀璨的光辉。
3
这让我想到疫情之下。如果不是这场疫情的检核,谁会知道常识一般的科学竟会受到那么多人的践踏,而很多人的自我迷惑行为简直完全看不出文明社会的所谓理性。傲慢与偏见,已经成为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藩篱。
4
废话不多说了,言归正传,品一段小说开头对小镇的描写
梅科姆是个老镇,不过在我最初的记忆里,它是个死气沉沉的老镇。下雨天街道便成了红泥滩;野草长在人行道上,广场中央的县政府楼摇摇欲坠。不知为什么,那时候的天气好像更热些:黑狗在夏日里煎熬着;广场上闷热的橡树荫下,套在大车上的瘦骨嶙峋的骡子在驱赶苍蝇。男人们挺括的衣领不到上午九点钟就耷拉下来了。女士们中午洗一次澡,下午三点钟睡完午觉再洗一次,等到夜幕降临时,她们个个汗湿甜腻,像撒了一层痱子粉当糖霜的软蛋糕。
小说开头即是从主人公小女孩子的视角,引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梅科姆小镇,20世纪初,一个典型的时代。其实跟那个时候的中国农村有点类似。那时的中国农村,地主和知识分子是统治阶级,或者说是上层阶级,而在那时的美国南方,虽然南北战争已经在几年前结束,但是种族其实依旧严重,大的农场主仍然是无冕之王。但是本书体现的价值,恰恰反映了美国那时时代意识的觉醒。我一直非常乐观的认为,推动文明发展的是理性和尊重。
在种族歧视和社会等级仍然森严的时代,部分知识分子和平民虽然还保留着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和偏见,但是仍有一部分已经开始理性地是思考社会该如何构成,人与人应该如何更好地相处。
哪怕考虑到各种意识形态,理性和尊重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该是人类之光。
5
而这段文字的描写,没有使用花里胡哨的语言,近乎白描的手法,从街道、人行道、县政府大楼、骡子等意像,直接体现出了老镇“死气沉沉”的特点。这种描写其实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经常看见。
仿佛置身事外的观测者,却精准的剖析着眼前的一切。
死气沉沉的老镇,迫切的需要从内到外或者从外到内的力量对这个保护膜实现压迫性的破碎打击。但是他又是那么的有生命力,因为很多人还是默默奉行,深深地融入在这个环境里,同时也增加了它的内在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