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听了无戒老师的“素材与创作”。里面提到可写的东西很多:衣食住行,工作,价值观等等很多可写的素材。但我对里面“专注”二字一直记忆犹新。
她说想写什么确定好。先写一个月,或者一部作品。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但又想,要不先写上一个月短篇小说,来练习如何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一直确定,自己将来肯定是写为生,但是写什么,这很纠结?
长篇小说人物,情节,对话,走向都太复杂。特别是人物,写出来觉得缺乏情感。小说就是写人,对人物的性格、社会背景、行事风格,每个人都是不尽相同。没有谁对谁错,就是当时的背景,当时的事情下,立场不同,所做的决定都不同。
这两天看《知否》,明兰的说话做事都让我佩服。你说是非对错,谁有错呢?林小娘被抄家找盛家老爷傍身有何错,用心机为自己和子女在盛家争一片天地有何错,用女人对男人惯用的伎俩装柔弱取得同情。
有的人顾家大娘子,菩萨面相,心机也挺深。捧的高摔得很,硬生生在侯爷去世时把顾廷烨赶出顾家。为自家儿子争爵位还得好名声。顾家大郎从小体弱多病,听信谗言陷害顾廷烨,让其科考落榜。
而小公爷才貌双全,可护不住明兰。太小心翼翼 太瞻前顾后,从小被保护的太好。只知道喜欢明兰,不考虑局势,不考虑前后果,只知随心所做。遇到大事不知怎么办,把自己逼上绝路。
顾廷烨自小受家里几房人的陷害和大娘子无法无天的捧,其父亲对他的严厉和恨铁不成钢。而他对父亲的偏心和恨,还有母亲的死,让他年少就懂得很多。
明兰,她自小聪慧,可母亲因为在盛家不得宠,只能夹缝生存。母亲在时明兰她一直想冒头,想父亲宠爱。可随着一桩桩,一件件小蝶被冤枉偷窃,母亲难产而亡。父亲为了盛家的面子,打发奴仆了事。她就学会了谨小慎微,伏低做小。哪怕后来受祖母庇佑,她也在盛家活的小心翼翼。因为她知道父亲不会为她出头。
所以明兰从小就过得比其他人委屈。这一点顾廷烨从小就知道。但小公爷不知道,他以他的方式对她好,所以是害了她。再说如兰,母亲是大娘子,她是嫡女。从小不必看其它人脸色,想要什么都有,性格养成了天真又活泼。
墨兰虽受父亲宠爱,但什么都得和父亲要才能有。所以养成了使用心机靠父亲才能得到。所以她养成了撒泼打滚就能得到一切的性子。
而明兰不一样,她什么都得不到,她没人护着,她想要什么都没有。所以养成了谨小慎微,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但她又有自知之明,不肖想自己没有的,不肖想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只为活着就好。又因乖巧聪明,读书明理,做人做事挑不出一丝过来,所以得人喜欢。
你看,各色人物是一部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短篇、长篇对人物的把控都很重要。先对这一方面,做研究练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