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文摘】
盲人没有组织。没有社团。没有保险。没有合同。一句话,盲人压根儿就没有和这个社会构成真正有效的社会关系。即使结了婚,也只是娶回一个盲人,或者说,嫁给了一个盲人。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而不是一个质的变迁。可是,生活是真的,它是由年、月、日构成的,它是由小时、分钟和秒构成的。没有一秒钟可以省略过去。在每一秒钟里,生活都是一个整体,没有一个人仅仅依靠自己就可以“自”食其力。
---摘自《推拿》,作者毕飞宇。
本周读书:《推拿》,作者毕飞宇。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却有不同与常人的标签:盲人。在他们之间,这个标签看起来并不存在,但迈出按摩中心的门,无论是同情的目光也好,还是麻木的眼神也罢,都无形中为他们贴上了“残疾人”的标签。可扪心自问,残疾的真的是他们么?想起以前在某选秀节目上看到的话,他们不是盲人,只是走夜路的明眼人。
正如书中所言,盲人与社会也不是完全割裂的,唯一的纽带就是从民政部门领导的补助。但这补助,却是一个社会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所做的象征,其真正意义不在于救助,而是理直气壮地遗忘。
回想自己的生活,除了曾经在救助残疾人的NGO做义工时,其他时候似乎身体机能有缺陷的人们都穿着隐身斗篷,如稀有动物般极难见。表面上看起来和谐升平,人们身强体壮,精神饱满,然而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们却被巧妙地安排在社会的角落,只在“感动XX”的节目中被请出来走上一遭。理直气壮地被遗忘、理直气壮地被恭维“身残志坚”、理直气壮地被归入“弱势群体”......
如果有人问我,阅读与思考到底能带来什么?我觉得除了多点作为装饰的闲聊谈资,更重要的是愈来愈懂得去理解。不仅仅是理解身边的人事物,还有去理解自己从未经历过、体验过的世界,通过笔墨,通过头脑。大约这便是一种成长,不在于谙熟人情世故,而是在于琢磨生活百态。
自选集的封面已经设计好了,不日将联系印刷。真心希望下周一的时候能拿到带有墨香的新书,为数九寒天增一缕暖意。
祝晚安!
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加菲猫和它的朋友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