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一路上我的陪伴特别的少,唯有在初三那年才开始了学习的陪伴,但我知道那是的时间已有些迟了。有些习惯和性格都已成为了习惯,根本就无法改变了。所以至今我都很后悔,今天来说说孩子的自律培养,让每一位家长认清现实,及早的培养。
若想让孩子优秀自律真的是从小就得下功夫,从小就培养一些好的习惯。我们都知道,自律的孩子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孩子一定是自律的。不自律的孩子时时刻刻都要父母在旁监督。父母少唠叨一句,他立马能“摆烂”给你。但自律性强的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强,主动性强,不需要父母过多的督促,自己就能管理好自己。我们做父母的总以为孩子会自觉,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若真要培养一个孩子的自律性太难了。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父母一放养,孩子就“放羊”。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能主动自律。而且培养孩子的自律的过程,不仅要克服孩子的惰性,有时候还得要克服父母的惰性。
有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深有体会,假期的时候信誓旦旦的制定了各种计划和目标。原想着与孩子一起完成,等开学时惊艳所有人,结果坚持了一周多的时候,就慢慢的心照不宣的不按计划走了。每次看中的新鲜事物都决定备好一战,打个持久的准备,可实际上才做了一半时,不是父母坚持不下去了,就是孩子不想做了。间接性的努力,持续性的放弃。自律本来就是反人性的,我们做父母的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孩子呢?
自律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心理学中,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因为我们喜欢,才去做一件事,而外在动机则是因为某个外在原因,而去做出某个行为。年幼时,我们容易受外在动机驱使,而越长大越容易受内在动机影响。所以说培养孩子自律,必须从小抓起,慢慢的培养成为了习惯。当孩子把这些好习惯养成后,从这些好习惯中获取了巨大的收获,加深了内在的动机,自然就养成了自动自律的习惯。父,母的教育是有期限的。孩子小的时候,依赖父母,信任父母,这个时候是教养孩子的黄金期,父母的话,孩子还是能听进去的。但等孩子长大了,发现孩子出问题了,再想回头教育孩子,恐怕就为时已晚了。别等孩子的羽翼渐丰,才后悔对他的过度放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除了先天性的基因,后天性父母的陪伴与塑造也有一定的影响。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得做“成长型的父母”。严重的青春期叛逆,就是小学阶段被管的太严了。或者年少时没有尝试过独立。小学一到三年级要培养孩子做好规划,养成好的习惯。四五年级时,引领孩子参与养成好习惯的规则中来,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六年级时孩子的自主意识更强烈,让他们独立自主,把引导变成他自己本身。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跟孩子一起来适应小升初的过程。初二到高三正是孩子的青春期,这时候应该多给孩子鼓励,尊重,肯定。不能强硬,容易激起他们的判逆。每一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做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
哲学家菩德曼曾说过: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放养中长大的。愿每个孩子在父母的悉心教育下,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收获到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