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从《笑场》到《冷场》

从《笑场》到《冷场》

作者: 尼卡NANA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21:40 被阅读93次

       

          其实这个标题也不太准确,我应该先是从《扯经》谈起,但是这样标题太长,我觉得长标题不好,太累了,便不采用了。

          先说作者李诞吧,李诞这个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搞笑。我应该是早期就关注他的那一批人,差不多是一二年吧,那时候开的微博,是把微博当论坛用的。微博比以前的博客要更现代一点,用微博看看人家写的段子、故事啥的,小视频还没怎么有,当时就是关注的韩寒、李诞这些人。我那时候刚上初一,也许是因为叛逆期吧,看什么都丧丧的,特别喜欢现实性、批判性的作品,所以关注了韩寒,关注李诞是因为有兴趣相似的网友给我推荐的自扯自蛋,也算是机缘巧合吧。

        《扯经》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出版的,在网上也没搜到,写应该是一零年或者一二年吧,我记得我关注他的时候《扯经》的很多部分就能在微博上看见了,但是记得也不真切,姑且就这样以为吧。

          后来看《扯经》这本书也是因为不爱看老师让我们看的《西游记》,初中的时候哪里读得进这些所谓“中学生必读书目”,何况《西游记》还是文言的,于是《扯经》就自然地进了我的书单。

        《扯经》很搞笑,真的很搞笑,跟当时火爆的漫画《阿衰》相比也并不逊色,都是能让我笑出声来的作品。但是当时我总觉得文字书比漫画书更高级些,而且《扯经》总让我觉得带有讽刺意味,师徒的对话我总觉得肯定带有隐喻,虽然我不能一一指出,但是当时真是觉得这本书很高级,又让我看的进去,又让我笑,又让我思考。

          这本书让我对幽默二字有了看法,对喜剧有了认识。因为书里的小故事都不甚圆满,也很少是趁人心意的。我第一次对“幽默的意义是讽刺”这句话有了感觉,也是第一次对“喜剧是来源于悲剧”这句话有了印象。《阿衰》更像是笑剧,笑就完了。

          后来又出了《笑场》我也看了,还是《扯经》的路子,包括再后来的《宇宙超度指南》,同样的,也是师徒对话为主,用小段子打结构,像是系列里的一二三部。

          就我个人的感觉来看,因为我看每部书的时期也不同,年龄、学识、认识、心态、格局等等都不一样,所以无法评判。

          很明显的一点是我越来越难笑了,不只是笑不出声来,微咧嘴角的地方也逐渐递减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对荒诞、无厘头的要求更高了,反正我是越来越笑不起来了,也许是我逐渐地看明白了书中的不幸,也许是我渐渐地见识了一些不圆满,这种同理心和代入感让我慢慢感受到“天色晴朗,风刮得起劲,刺入骨头的冰冷愈发鲜明”的悲惨。

    从《笑场》到《冷场》

          从网友和身边人的评论来看,李诞的读者很鲜明地分为两个阵营:一部分觉得他的书就是段子的合集,毫无营养和意义,是当代文艺青年的无病呻吟,几句颓丧的观点刚好被那些胸无墨水的人拿来点缀自己彰显文化;另一部分人则觉得他的书写的很讽刺,是幽默的本质体现,艺术感很强,代表着很大部分青年甚至中年的看法和态度。

          一个群体处处透露着不屑,连带着对他的节目也很有偏见;一个群体认为这才是艺术的赤诚,他的作家身份才是本真。这两个群体的看法我都不是很赞同,但是我赞同他们拥有发表言论的自由。

          第一类看法带着点儿全盘否定的意思,第二类看法又对艺术过于崇拜。其实二者都有些脱离对作品本身的评论了,都“高看”了艺术之于人的意义。艺术没有那么大的,一切都是艺术,我们眼中所见皆为艺术,心中所念皆为艺术,手下所为皆是艺术。张小溪的观点就挺好“因为每个人都是一座流动的美术馆。”艺术从不应该放在殿堂里。

          前不久他又出了本新书《冷场》。这本书一改前几部作品的结构,每个章节都换新的人物,每个人物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遭遇。相同的是依旧每个故事都是悲剧。从《笑场》到《冷场》,从禅意到现实,从置身笑谈到冷眼旁观。

    从《笑场》到《冷场》

          李诞前段时间有句话流传很广,“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很遗憾绝大部分说这句话的人只说了后半句,遮盖了这句话的目的:开心点儿,朋友们。这侧面反映了很多人的悲观情绪。生活、工作、学习上的不顺利、不圆满都归到世界的头上。虽说花为全开月为圆,但是人们对于自我的反思相较于批判世界、批判社会来说渐渐地减少了。

          所以《冷场》里的故事大多更加使人觉得可悲,大抵是因为冷眼待世界的人愈多,而把自己置身其中的愈少;因为没有选择走向悲惨的人愈多,而自由生长自由生活的人愈少;因为妥协的人愈多,而有勇气的人愈少。

          从《笑场》到《冷场》,或者更严谨些说,从《扯经》到《笑场》到《宇宙超度指南》到《冷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李诞在改变,这同时变化着的是每个个体,和存在的每一个因素。

          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活得越来越丧,越来越悲观了。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接收了太多不符合年龄的东西,这种状态不是早慧、早熟,相反他们更加幼稚了,就像一台机器接收太多信息,却没有一个强大的处理器一样。

          年轻的孩子们在没有一个积极心态的时候看了太多悲观的论断,这个时候很多人还没有消化负面东西的能力,也没有一心要乐观向上的信念。但是这个时候他们有了自我,强烈的自我。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在太早的时候就用自己的眼睛与社会对视。老子说:孩提纯澈,涤除玄览,元气充沛。可现在除了刚出生不久的孩童,我也真不敢用纯澈形容孩子了。

        《冷场》也是一种冷静。前几部的作品依托奇幻故事,属于委婉的表达。这部是直视现实,添了几丝勇气和冷静。《冷场》我看得很快,看得却不短。其中两三个故事我反复看了几遍,很明显地能够感受到人物的挣扎和绝望,那个死前后悔捐献器官的老师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女儿更是,说不好是不是上一代的教育缺失导致子女有这样让人悲哀的选择,但是那个女儿的选择却已经是思考后的结果。

          我们总说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时代中的每个个体又何尝不是?不过先笑场,终冷场。

    从《笑场》到《冷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笑场》到《冷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av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