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一场大雨让这个炎热的夏天提前进入到凉爽的秋天。
我是早上出门的,一同出门的是对面邻居的二哥。二哥姓胡,去年年底我搬来时他告诉我的,这以后和二哥鲜有碰面的机会,倒是经常在半夜11点左右能听到他家开门的声音。
二哥也看见我,接电话的右手抬高算是和我打招呼,然后一脚抬高,弯腰左手把鞋穿上,同样的方式穿上另外一只鞋,下楼时他走在我前面,白色的衬衣还有一角没有扎进裤子里。
他边走边打电话,全是一些和建筑有关的。
二哥是某建筑公司负责预算的报价工程师。算上这一次,这半年里,我真正和他见面就三次,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就是快餐文化,讲究迅捷和高效。中华民族一直就以勤劳智慧著称,国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忙碌!但没有几个人去思考忙碌的真正意思,间接导致了中国人勤而不富。
古典老师在《跃迁》里面把勤奋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的勤奋是很努力,第二等的勤奋是方法论勤奋,第三等的勤奋是更少目标,战略勤奋。同样的是忙碌也可以分三等,第一等的忙碌是无脑式的忙碌,说穿了,就是那种只管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忙碌,这等人数量众多,分布面积广,其结果往往是吃大苦,流大汗,享受最下等的待遇。第三等的忙碌就是战略上的忙碌,这个下面会说到。第二等的忙碌介于第一等和第三等之间,既有一定的战略思维,也有相当的经验主义,其结果往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自古忙碌就是有机组合体,忙是因,碌为果。没有碌的忙是瞎忙和穷忙,很多人的一生都为这两种忙。而第一级的忙碌人群既看不到,也不会去思考这些的,他们宁可无头苍蝇般的奔波与各个社交场所,还自认为自己百搭实用,其实是无用还低廉。
知道了忙碌的意思就应该有目的的去忙碌,不是为碌的忙是穷忙,为了碌的忙也不能太过,过则满,满则溢,溢者损。可事实确是,百忙而得一碌有之,不忙而生百碌的有之。所以在忙碌之前,先要想想自己到底是要“百忙而得一碌”还是“不忙而生百碌”?只有让自己的大脑动起来,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在为你要的结果做如何达成目的思考,如果前面的选择所动的脑筋只是小试牛刀的话,那后面的思维过程足以震撼和持续的影响你未来的生活。
忙碌的终极目的是为不忙,看起来挺矛盾,其实辩证统一,达到平衡。不忙是因为有了碌,这本身就应该是最好的生活了,可有碌还忙就是贪婪,为达到贪婪的目的所进行的忙碌,是无脑行为,很容易陷入周而复始的恶行循环之中,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生的悲剧也就开始了。
看到这里就知道了,忙碌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身边随处可见第一等级忙的四脚朝天的人,可还是改变不了穷困的命运,勤而不富,惋惜,可叹。忙碌要一定的目的,什么样的忙才能导致碌的降生,这是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只有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头脑的忙碌,才配得上真正的忙碌。
多数人眼里的忙碌是褒义词,以前是,现在值得商榷。小时候看家长每天辛苦工作,心痛坏了,可那是国家原始累计阶段,需要一个时代人的付出,无论是什么社会阶层,忙碌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光环,劳模都是苦干,大干,拼命干的最好例子。现在,时代进步了,忙碌更需要智慧的付出,聪明的行动。
前几年有个小品说,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死了钱还在。成事的人认为人生最痛苦的是人的大脑的开发占不到整个大脑的3%,也就是说人类远远未把潜能开发出,而习惯于忙碌的战术去掩盖不动脑筋的战略思考。所以,大多数的一生注定是平庸的。
真正的忙碌一定是第三等级的忙碌。这等人爱动脑筋,知道先让头脑运动起来,肢体的后忙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任何靠大量体力劳动去换取脑力劳动的动机注定是徒劳和低效的,类似于我们曾经倡导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脑的运动过程就是科技的运行,它释放出的力量远远大于第一等级人的付出。
当你潜意识的习惯运用第三级的忙碌后,自然就撬动了更多的人才的注意力,既不需要你天天催促,也不需要你自己做界面来宣扬自己,你自身的创造力足够你左右逢源,见招拆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