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创造新媒体文章的“豹尾”

如何创造新媒体文章的“豹尾”

作者: 婷婷看书鸭 | 来源:发表于2022-06-27 22:03 被阅读0次

    俗话中将一篇好的文章结构称作是“龙头猪肚凤尾”或者“龙头猪肚豹尾”,“龙头”指的是吸睛的开头,“猪肚”指得是饱满的内容,这两点都是没什么疑义,主要是“凤尾”和“豹尾”,这其中的差别还是值得一说的。

    我的理解里,“凤尾”更强调的是华丽的结尾,辞藻优美,韵味悠长,如同七彩尾羽萦绕云端,读完文章也可细品其余韵,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究的是升华主题女留给作者回味和想象的空间;而“豹尾”,讲究的是“力量”与“迅捷”,简言之,就是对观点的强有力总结和升华,简洁有力,态度坚定,更能引发读者共鸣。

    这二者没有什么优劣之分,端看创作的体裁和题材。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同样是唐诗,有“天长地久有时近,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超越时空无穷无尽的动人心魄之情;也有“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的坚定恍然之直抒胸臆。

    若是不同体裁的文章,那就更要仔细斟酌了。但从新媒体文章这块,本人是比较支持“豹尾”的——一来,现在信息过载,新媒体文章多向用凝练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靠拢,不讲究以前的文章的“朦胧美”;二来,除了抒情类散文或诗歌、青春类题材外,文章多要表达作者本身的观点,就更需要坚定立场,讲究一个铿锵有力,最好有煽动力,让人拍案叫绝,以便文末能付诸行动点赞收藏转发等。

    新媒体文章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结尾。

    1.  总结点题法

    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化,也可以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总结升华。

    摘自《InsDaily》公号,侵删

    这篇文章全文写了北京“骑行圈”的高配置自行车收集者们在疫情下的现状,文末点出作者的态度:无论富贵,运动的快乐是等价的。总结深化,点明主旨。

    2. 引用名人名言

    借名人之口阐述自己的观点,无形之中便增加了观点的说服力。

    摘自《单读》公号,侵删

    在这篇《我们为什么会盲从?》的文章结尾,很明显作者引用了康德的思想来作为作者解说盲从心理的总结,增加了本文观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提问法

    注意这里的提问与小说中的“欧亨利式”开放结局不同,是一定要回答的,回答的过程就是在加深你的观点,坚定你的态度,因而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例如这篇《中国第一神童,可惜了》的结尾:

    摘自《拾文化》公号,侵删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天才儿童宁铂被外界的过分关注和不当的教育方式压抑天性,承担不必要的外界压力,最终导致“伤仲永”的结局。

    最后作者看似是回答的模棱两可,但对比全文中宁铂的那种压抑与无助,作者的态度不言而喻。另外,“星星”对于宁铂来说也象征着自由与张扬天性,因而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4. 引导行动法

    观点文章加上倡导行动的方法论,会使得整篇文章落地,显得切实可行,有用户思维。

    以《猫头鹰咖啡馆可爱的背后,是人类无法想象的残酷......》这篇文章的结尾为例:

    结尾摘自《InsDaily》公众号,侵删

    这篇文章描述了猫头鹰咖啡馆对动物的迫害,结尾发出倡议:拒绝参观野生动物。这样深化主题,也让作者的态度变的更为恳切,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也为转发提供了行动依据。

    5.金句法

    要让文章有些金句结尾,这样更容易让读者记住,在转发时也就顺带引用,而且每一次引用都是读你观点的重申。

    以《猫头鹰咖啡馆可爱的背后,是人类无法想象的残酷......》一文中最后一句:不要让自以为是的“爱”,变成对它们可怕的毒害。在表明观点的同时营造了一种反差对比,结尾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引用。

    6. 反问法

    这种方式和提问法不同,无需回答,因为文中已有答案,看似是疑问,实际上是一种变相肯定。

    比如王小波先生在《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一文中结尾处有一句:“目前,有些年轻人的抱负似乎就是要炮制新一轮的蛊惑宣传——难道大家真的不明白蛊惑宣传是种祸国殃民的东西?”

    当然知道,故而做此反问能更强调观点,使得读者迅速进入作者的语境,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以上是写出“豹尾”的六个方法,欢迎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创造新媒体文章的“豹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eo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