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起源于两件小事。
第一件是房子装修。尽管千挑万选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公司,我还是买了三本关于装修的事情仔细研读,基本上每日去巡查一次。这也符合我一直以来的态度:绝不把自己的幸福简单建立在别人的善意之上。结果是我果然发现很多不妥的地方,并要求工人及时改正。其间也收到师傅们的抱怨之辞,这样做没问题啊,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第二件是最近看纪录片《生门》给我的启示。片子讲述的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的故事,我看到了不少病人对医生的种种不信任不理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妇产科主任在换下手术服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导致我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去解释,而这些宝贵的时间本来是可以让我用来提升技能、更好的照顾病人的。
这就让我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平时的交往中,我应该给予陌生人多大的信任?
这个交往并非指普通的交流,而是利益相关的,需要彼此合作的相互关系。比如医生和病人,老师和家长,商家和消费者,装修公司和我。
有句古话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觉得这两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并不容易做到。首先疑人不用是用人不疑的前提,其次,你很难做到对乙方的完全了解。只能通过道听途说或历史数据,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疑人不用。就像我们上淘宝去买东西,看好评中评差评,️三年以上百分之百的好评卖家能够找到多少?那几个差评会不会让你觉得像鱼刺一样,感到不舒服?
可借鉴的就是尽量找口碑好的,信誉度高的。这样心里不至于一直打鼓。
当然我们也可以引用博弈论的观点,在必须合作的情况下,选择首先信任他人,然后采取一报还一报的策略。你违规了,这次我就不合作。但是,很多东西都是一锤子买卖,在过程中你也很难随时换人,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只有眼明心亮,时时敲打。尤其是在第一次发现不妥时及时百度,指出问题一针见血,态度不卑不亢。让对方不生轻慢之心。
还有就是基于事件本身的专业度。专业度越高,投入越多的信任。
今天在微信上看见一个段子,
“凡是高考500分以上的
凭成绩单来我这装修
你考多少分
我就给你优惠十倍的钱
让你的高分也为家里做点贡献
凡是高考300分以下的
凭成绩单来我这免费领取公司资料及装修手册一份,
免费学习装修知识
找不到工作的可以跟我做装修[机智]
只要技术好
老婆年年在高考"
感慨很多。装修师傅们可能更多依靠言传身教,很少去关注什么民用建筑规范吧。对于技术含量低的,我们自己多翻翻书。至于5年8年才能毕业的医生学霸,我们还是不要质疑他们的专业和智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