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归来,便携家带口回老妈家住了两天。我和老魏都觉得回家辛苦了爸妈,忙里忙外的张罗,妈妈却说:“回家了热闹!”,自然而朴实的表达,却走进了我的心窝里。
如歌里唱的一样,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菜。不同的是,我家还有八十高龄的奶奶,七十好几的外公外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每次回家接着三老一起到家里吃顿饭,成了我必做的事情,饭桌前的四代同堂,让我心里满足而踏实。
以前自己不懂事,和奶奶之间也有些嫌隙,总觉得那些成长的岁月里,在奶奶的众多的孙辈中,自己是不讨人喜欢的,自然和奶奶的距离感就很明显了。成家之后,有一次,去看奶奶,发现她一个人在房间里呆呆的坐着,眼睛凝视着远方,神情缥缈,若有所思,大声喊了她好几次,她才恍然回神,喊出我的名字。那一刻,心里一翻触动,不禁想到了二十几年前去世的爷爷。六岁那年,爷爷生病,印象中,每天放学,都会看到爷爷坐在窗户下的小凳上,就那样看着远方,当时年幼,不知道爷爷病情如何,小小的心里,总觉得只要每天问爷爷好点没,他说好一点,就一定会好,谁知道,没多久爷爷就离开了。尤记当年父亲兄弟几个跪在床边哭泣,妯娌姑嫂暗自抹泪的场景,那是我活着的二十几年里,第一次体会到至亲离世的凄苦。心理的那些悲凉的情绪,抽丝剥茧,至今如是。
于是回来好好反省,和父母爱人聊起了心中的那些情绪,更觉得自己这些年来不应该再与奶奶生分,心怀忐忑,所做点点滴滴,希望为时不晚。
我是在外婆身边长大的孩子,童年那么多快乐的时光里,零零散散都有外婆的身影。老魏说我的性格也有一部分是像外婆的。大事不慌,不犹豫拖沓,当然也有那么点不依不饶。印象中,在外婆身边是自在而快活的,以至于每一个寒暑假都迫不及待的飞到外婆家,不过至今还不明白,四岁那年为啥要哭着喊着回家读书,不再留在外婆身边。如今,每次回家都必须经过外婆家,像是老天爷给我额外的恩赐,让我慢慢报答那些成长的日子里,外婆带给我的,那些数不尽的温暖。每每回家会给老人家准备些小东西,她却还觉得受之有愧,总是大包小包的收集土产,合同被脱了裙子的鸡鸡鸭鸭让我拿回小家。以至于每次我回家,就像鬼子进村一样,叨扰了人不说,还搜刮了大包小包带走,说来说去,还是自己受之有愧才是。
父母就更不用说了,吃完还要带走那是常事,粮油米菜,爸妈恨不得把他们那整个生态园让我带走。今日回湘潭,又明显的感觉到母亲的不舍,父亲昨日的一句:“明天就走啊!“”尤在耳边,远去的后视镜里,看到外婆仍然在凝望的身影,眼泪不禁模糊了视线。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远嫁,也没有离家很远,可以把很多人一年一次的相聚概率提高12倍。和老魏商量,再忙也要尽量一个月回家一次,带着孩子,让老人承欢膝下。下次回家,要做上几道好菜,和爸妈换换角色。
也谨以此文给我的弟弟妹妹们,请记得一周给家里多打上几通电话,因为有人惦记;请记得好好生活,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因为有灼灼期待;请记得没事常回家看看,因为有数不清的想念。长大了,家就像驿站,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回家了,不要嫌东厌西,多说几句关心的话,做上点暖心的事,你的存在能让爱你的人觉得幸福,也是生命里重要的价值。
大理转一圈,觉得好山好水好气候,和老魏谈起,定居大理也不错。
回家转一圈,觉得大理暂时只能旅居,因为我们都想常回家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