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拿起以前看过书后,继续写作时,这些内容我读过呀!为什么总结思考出来的内容和以前是一样的,我很困惑,甚至怀疑自己,阅读只是为了知道吗?特别是对“深入思考”这一技能,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我到底有没有真正去尝试深入学习?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进入了一个浅显的阅读思维,阅读书中的内容我总是想从中去找我需要的知识和答案,然后尝试着去运用到实践中。我认为才是阅读的目的,原来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关键是学到的方法没有一个是坚持下去的呀!也就是没有深入探索,只是学习使用书中的方法。
例如冥想,知道对我的注意力集中很有帮助,可没几天就放下了……
有太多能够让自己成长的方法难产了,好似狗熊掰棒子。
为什么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习知识技能,能够为我所用,实践了以后哪些是适合我的方法和技能,哪些是和以前看到的知识有共同之处和差异?记得上次有个观点——学习新知识之前,舍得丢下旧知识,才能够收获多多。这是不是和书中提到的新旧知识关联有矛盾?……
这么多问题需要我去思考和探索。
因而阅读是为了探索(延伸)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我只是不想停留在以前思考和做到书中的浅层面,想让自己去认识自己,且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继续寻找对这个世界的兴趣。
感觉好乏味,没有兴趣的过着日子,那种无味无奈的我,想去从书中寻找到方法,是不是太较真了?
不,每个成长的阶段都是阶梯型的,不管前进还是后退,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整天说成长,突然对他好陌生,计划和目标哪个是重要的?当然是目标。
〈哲学家罗素在《人类的知识》中写到,一个人的求职历程,就像一个登山者靠近一座被雾霭笼罩的高山,一开始他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所有的东西都无法看清,慢慢走近时,这座山的各个部分才渐渐地清晰起来。〉
一本书中的知识结构——思维要缜密、内容吸引人、还要有说服力(用实例)……
作者是怎样说服我的?提醒我不要去依赖书中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尝试,提出问题,深层探索。
既然不想成为知识的“搬运工”,问题就是向导:
1、书中说了什么?总结知识结构。
2、与以前的知识是否有关联?有什么共同和差异?用审视的方式去看待。
3、作者是怎样说服论证书中的内容的?做中学,还能延伸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阅读不求读了几本书,而是打开不同角度的思维去寻找更多的延伸知识,没有“深度思考”是做不到的。
我发现今天的内容除了借用了哲学家罗素《人类的知识》书中的话,其他的没有用书中的原知识和方法。
不知道思考的对不对,那就试试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