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车上,一旁正在刷抖音的女友接了个电话,听起来是和儿子在通电话,通话持续了不短的时间,反反复复的都在绕着同一个话题讲,大概的意思就是儿子要买某样东西,而且是要马上买,一刻都不愿再耽误的意思。
只听到女友从开始耐心的解释在动车上的事实,以及过程中不快的回应儿子:"一千多块钱的眼镜耶,原来那副还能用,说换就换了,你心还真大啊……,"通话直到最后还是无法达成共识,不欢而散。
想起在一同出行的途中,女友曾经吐槽十二岁寄宿的儿子,开始追求名牌,攀比心比从前膨胀,同学之间会互相比较彼此的物品价格以及品牌名称,她深感教育无力,面对孩子的这种成长变化,既愤慨又无奈。
转自网络图片不由得想起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第一个学期的前半个学期,每天都是家长把孩子接送到教室里,慢慢的,当老师和孩子们彼此比较熟悉后,每天两次的放学时间,孩子们都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以及家委会的义工家长们护送到校门外指定的地点,等待家长来接孩子放学。
我家离学校近,步行不到十分钟的路程,也没给儿子报午托、晚托班,每天都亲自去接送儿子,偶尔遇到在外办事时,时间紧迫来不及把车开回车库停车的情况下,才把车开到校门口附近,接儿子放学。
印象深刻的记得儿子班里有位家长,每天雷打不动的,这位爸爸都难得的来接孩子放学,一开始时,那辆霸气的丰田霸道越野车,都正好停在校门口,一块没划线的空地上,紧挨着孩子们过马路的斑马线,也正好挨着我们班级等待的区域。
后来校方在空地处放了路障,那位爸爸只能把车停在了马路对面,紧挨着斑马线,每天一放学,斑马线上便上演着这一幕景象:孩子快步走过马路对面,进到车里,车窗全开,大半个身子伸出车外,扯着嗓门大力挥着手跟路过的每一位认识的同学打招呼,我的儿子每天都热烈的回应着这位同学的问候。
后来,儿子殷切的请求我开车去接他放学,我耐心的告诉他,如果妈妈正好从外面办事回来,顺便开着车来接你放学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是在家里,就没必要开车出来了,一是不环保,二是停车很不方便。
可以感受到儿子很期待我开车去接他,因为在他连着提了三天,我都没有开车去接他以后,在一次放学回家的途中,他便哭诉道:为什么谁谁谁的家也离得很近,他的爸爸就能天天开车来接他放学,而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我也想妈妈天天开车来接我放学。
那一刻我才明白儿子要我开车去接他放学的用意,也在那一个瞬间,我意识到了孩子之间影响彼此的力量是如此的快速和强大。
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他是那种对名牌零敏感的类型,在就读幼儿园期间,偶尔能坐在老师的电动车上遛一小会儿,都能乐得合不拢嘴,三年的幼儿园生涯,他央求我换电动车,天天载他上学,这一个愿望,他盼了三年都没能实现。
转自网络图片我自然没有开车来接儿子放学。哪怕正好开着车,也要停在离班级区域比较远的地方,我不想开着那辆比霸道越野车还招摇的车子,过多的出现在家长们以及班级孩子们的视角里。我在一次随意的聊天中,淡淡的告诉儿子:家里再有钱,那是爸爸妈妈挣来的,跟你没有太大关系,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也不要觉得买任何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不是你的劳动付出得到的回报,你还没有权利去享受!
转自网络图片转眼,儿子很快就满九岁了,也曾流露出对第四代手表电话的向往,只因多了几个鸡肋却又酷炫的功能;会因同学又买了支很厉害的水弹枪而心心念念也换一支同等厉害的……
在玩具或者学习用具以及日常用品中,我始终秉承着该买则买,买则优的心理,因为知道品质的好劣决定了使用的寿命和心情。
我告诉孩子们,购买的每一样物品,首先要清晰使用用途,清楚你需要的功能是什么,多出来的,算是赚到的。至于别人拥有的,我是不是也要同步,取决于我需不需要,而不是人有我也要有,为了跟风而失去对事务的判断和理智。
转自网络图片社会上,尊卑有别,
家庭里,长幼有序。
在其位,谋其政,不同职位,礼节不同,你不能官位九品,却摆着七品甚至五品的官谱,
同理,你一个没对家庭、社会有任何的贡献和付出的小孩子,是不配得提任何的高消费的要求的。
依据家里的条件,父母能给你提供什么,孩子只有接受的份,从哪个角度来说,你当父母的,都不能惯着孩子。
很早很早的时候(没学传统文化之前)我问儿子:"家里最好吃的食物、最名贵和好的物品,谁才有资格享受呢?"
儿子眨巴着眼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我提示他:"家里年纪最大的人是谁?"
儿子回答:"爷爷奶奶"。"还有谁呢?""还有外婆"。"对啦!"
我告诉儿子原因:因为爷爷奶奶和外婆,为这个家庭、为了爸爸妈妈以及他/她们的其他孩子,以及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付出了很多心血,作出了贡献,没有这些老人家,就没有我们,所以,最好的最贵的最好吃的,都是爷爷奶奶外婆先享用,再从老到大、大到小的排序来决定享受的次序。
而你和妹妹最小,在没有能力为这个家庭和国家作出贡献之前,你们所享用的一切,都在消耗你们的福报。你们通过照顾好自己、做好一个学生和为人子女的本分和为家庭力所能及的做些家务来积累福报,等到能力增长,能为别人做的事越来越多,自然就积攒到更多的福报,等到你长大或者变老了,你就有资格去享受了。
这样的观点,时刻都要去提醒孩子,不然,你尊小不重老,孩子养成自大又傲慢无礼的习气,等到习气根深蒂固,就追悔莫及了。
所有你不教的品质,孩子都能通过外界的影响铸成自己的性情,别人都替你代劳了!
你不教,他还是要学,教育上缺失的一切,到了最后,都经由别人教会了你的孩子,你不曾教会的!
我是千益我是千益,二胎孩子的妈妈,致力于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透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去跟更多的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帮助更多的家庭,更幸福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