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公元2019年,即按照公历从公元元年以来第2019个年头。我们现在所用的公历也叫儒略历(或者格里高利历,简称格里历,下面解释),是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发起制定的。之前罗马帝国历法混乱,所以有谚语说,罗马人常打胜仗,却搞不清是哪天打的。所以凯撒组织人力编制了新的历法,也就是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我们有时候也简单的把公历称为阳历,因为公历是根据太阳的运行制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算一年,这个周期大约是365.25天,不是整数,所以按照四年一闰的方式增加了闰年,平年365天,闰年多一天是366天,正好用掉了每年积攒下来的那四分之一天。但是公历的月份是人为划分成十二个月,本来是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后来人为的随意修改,成了现在的排法。我们小时候学习是按照口诀记忆的“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二月最短,平年28天,闰年29天。
这样的历法基本上是简单而准确的,所以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后来发现由于每年的周期不是精确的365又四分之一天,积累下来也会有误差,大约是四百年里会差三天,导致日期和太阳的运动位置对不上了,差的越来越远。到了十六世纪,已经差了十天了,所以当时的教皇格里高利下令对历法进行了微调,首先对以往积累的误差一笔勾销,从历法上去掉十天,按照太阳的实际位置重新开始计日,然后是对于以后,每四百年减去三个闰年,也就是只有四百的倍数才闰。经过这样的调整,公历就更加准确了,所以也被称为格里高利历,而之前的版本被称为儒略历,儒略就是凯撒的名字。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就是这样的公历。
公历的历元,也就是公元元年,名义上是耶稣基督降生之年。只不过这个年份是后来根据推算规定的。耶稣基督降生的具体时间难以考证,当时的推算方法也比较简陋,现在普遍的看法可能是在元年附近的几年,尤其是之前的几年。
而凯撒当政和改历的时间在公元前几十年,在此之后的历史,如果是以公历记录的,直接使用公历就可以,如果不是以公历记录,也可以换算为公历。比如,中国古代有自己的传统历法,也就是常说的农历,公元元年对应中国的西汉平帝元年。当然由于格里高利的调整,一段时间内,公历存在两种记法并存的局面,不过今天,我们已经统一使用调整后的公历了。但是对于历史研究,要涉及到更早的历史时期,历法的换算就成了一个问题。那个时候没有统一通用的历法,为了研究方便,只能是用公历回推回去,尽管那时候还没有公历。但是回推是是否采用格里高利历,学者们意见并不一致,如果采用儒略历,就会有越来越大的累计误差,如果用格里历,又会使儒略历成为了两段格里历中间的断层。
当然,普通人不需要关心这些事,我们今天有了历史流传下来的公历,统一通用又比较严格准确。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会遇到不同的历法,比如中国传统的农历。农历和公历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农历是阴阳合历,也就是既要考虑太阳的运行,也要考虑月亮的运行。公历的月份是人为划分,所以是反映不了何时满月的,而农历每月十五是满月。因此农历的编制更加复杂,在中国古代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中国古代发达的数学也基本上是由于天文历算的需要。不过到了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私习天文,导致了中国历法和数学的停滞,最后不得不采用西方传入的天文数学体系推算历法。这也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农历。据说现在是由紫金山天文台负责编制的。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春节,至今仍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而在历史上,中国虽然一直采用阴阳合历,但是由于数学天文等学科的发展水平限制了历法的编制水平,每过一段时间历法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误差,需要重新编制。自从西汉武帝时期的太初历以来,各朝各代颁布了将近一百部历法,历法的制定和颁布是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法的权威性甚至和政府的合法性联系在一起,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以天子自居,只有合乎天命的统治者才能名正言顺的观天授时颁行四海。如果历法出现了误差,人们就会怀疑当权者的有效性和治理水平,因此统治者也不敢怠慢,马上会召集人力修订和编制历法。前面说的太初历,就是西汉武帝组织编制的,也是中国古代有明确记载的第一部历法,那个时候大约是公元前一百多年。在此之前,中国所用的历法,据说是所谓古六历,即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六种。六历流传下来的基本只有名字,具体细节还需要考证。虽然六历附会夏商周时期和更古老的帝王,但是一般认为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编制的历法。再往前的历史,就更加模糊不清了。
司马迁著有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中国古代二十四正史之首,当然是要关心古代历史纪年问题的。但是司马迁作为太史令,在研读了流传下来的大量历史资料之后,只能告诉我们一个遗憾的结论,各种历史记载中的年代彼此能够印证相合的,最早只能推算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历史,虽然仍有不少纪年资料,但是时间彼此冲突,无法确定谁是谁非,只能大概确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先后顺序,无法得到确定的年代数据。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年表问题。对于号称五千年历史的文明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的遗憾,所以司马迁之后的两千年间,不断有人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找到确切的答案,结果却只是增加了更多的不同意见而已,始终无法得到一个确切的结论。
十几年前,中国组织了一大批学者,发起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想要通过现代科学手段的帮助,发挥大兵团作战的优势,对这桩历史悬案宣战。几年的研究之后,得出了不少成果,甚至也拿出了推定的夏商周三代年表。但是这个结论却仍然没有得到公认,研究者们自己也觉得信心不足,把这个年表只作为临时性的成果,发布了一个简本报告。十几年过去了,当时宣称的繁本报告仍然没有发布,估计如果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是不会发布了。
所以有很多人指责说工程结论造假,是失败的甚至说是骗局。其实工程所得出的很多结论还是很有价值的。特别是很多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和测年数据,是无可替代的可靠证据。虽然无法直接得到确切的年代,但是其所得到的年代范围对于任何结论来说都是必要的检验和支撑。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虽然都知道历史相隔越久,年代数据的可靠性越低,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想要多看到一些历史的细节。公元前841年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年份,竟然成了中国历史纪年不可逾越的上限,两千年来多少大师学者都无法突破,现在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几百名专家学者共同作战,也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由得让人好奇,那一年,以及那一年前后,在中国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件呢,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历史断层呢,这团迷雾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细细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