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学创作笔记(3)

文学创作笔记(3)

作者: 昆悠 | 来源:发表于2021-10-23 08:30 被阅读0次

    如果没有意识,宇宙也是没有意义的,阅读和知识也是没有意义的。意识就是终极的意义。意识就是人唯一的可能。不认识到意识的伟大,人就陷入可悲的渺小。为意识的神圣性而欢欣鼓舞吧,此即人的永恒性之所在。认识到意识的永恒性即放下苦行,即安于此在。这就是顿悟就是当下解脱之道。唯意识永生。安住于此永恒的意识流中,无修无证,现前解脱。对此之信心即为得救即为由迷转悟。沉浸在这解脱的意识的海洋之中吧。不修任何法,不念任何经,一切自然解脱。唯此意识为至宝。平和的活在此意识之中即无事,一生不需要修任何法即是永恒者。唯时刻体认此意识之永恒性,勿遗忘之。如此则自然顺道,自然成道。所谓保任者即保任此心。此即无为而无不为,为亦无为,以一切意识平等解脱之故,即坐进此道,逍遥游也。知无不解脱则无道可修,安然于此,安心于此即可也。

      为什么我旗帜鲜明的反对修行呢?因为一切修行都是需要过程的。过程就是背道而驰,这只是人类的心理特征,而不是道的特征。制作一个东西,完成一个任务,这需要过程,人类达成一切目的都需要过程,因为过程就是时间,人类的行为与时间是紧密配合的,这样的习惯让我们将道也置于时间之内,但时间的本质就是意识的绵延,所以时间是没有尽头的。意识是世上最难看透的存在,因为我们在用意识了解意识,这样就陷入了深度纠缠。我们会形成很多理论很多学说,有逻辑的论证,有证据的支持,好像无懈可击,但这是意识的骗局。为什么地球上这么多人都没有发现这个骗局呢?因为大家都陷在意识里面。为什么说哲学的尽头是玄学呢?哲学是思维的最高级别的表现,但是它突破不了意识,每一个人都是意识的囚徒,这是宇宙最大的秘密。

            自古就有很多人试图通过修行来突破意识,于是各种教派就产生了。但这个前提是错误的,因为修行是需要过程的,那么它只是人类大脑愿景的反映,这就是一个局中局。因为没有看透意识的本质,所以修行者必定会被意识所迷惑,因为修行是在介入一种深层次的意识,就像由大海的表面深入海底,就会出现种种奇妙的效果,那么人就会被迷惑,以为自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实还是在意识的监狱里面。只要其中还有时间,那么一切修行都是无效的。时间在心理上的一个表现形式那就是期待自己的修行水平越来越高,直到修成正果。这样的观念就证明自己还在做梦。所以修行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就是活在不同的意识层面,他们并没有突破意识。这世上真正能突破意识的只有禅宗。禅宗跟和尚没有关系,跟寺庙没有关系,跟一切都没有关系,如果跟什么有关系,那就不是禅宗了。禅宗是杜绝信仰的,禅宗不信佛。禅宗是杜绝观念的,禅宗不念经。所以你无法表扬一个禅宗的人,也无法批评一个禅宗的人,因为你根本看不到他,你看到的只是一个人形。

    能够救苦救难的不是观音菩萨,只能是禅宗。这就是觉悟的力量。禅宗的手段就是觉悟,一点都不迷信,一点都不唯心,绝对的无神论。不是说怎样消灭意识,也不是怎样超越意识,觉悟就是一种平等的境界在瞬间出现了。这辈子所有的问题,所有的困惑戛然而止,那么你就明白,原来众生平等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境界。为什么古代很多禅师都不肯说破这个境界,而要学者自己去参呢?很多人参禅一参就是十几年几十年。因为这需要一种力量,没有这种力量,天天说对你也是耳旁风。只有蓄积的力量达到了,那么瞬间你就释怀了,就进入了这平等的真实境界。心里面总是这么纠结,那只是没有力量突破,并不是不懂道理。

    世界对自我的意义仅体现在自我的意识流中。致力于外在环境的改变一者未必能如意,一者亦非究竟之解决法。由对自我的观察而达致内在的解脱,实为真正可行且和平之道。

    自我分为两个层面。一即意识流。绝大多数人的一生即处于这个层面。念念迁流,不识其妄,反认此为唯一的自我,即属庸常的人生。一生喜怒哀乐,实为意识流的波动。此为意识流所控制的人生,其本质即是痛苦。庸常的人生即为意识流的人生。意识流的幻力虚构了人生的种种意义,人类的文明即在此幻力的作用下构建且不断演变。故人类的世界即为意识流的物化。不能识破此意识流者,纵能享受人生的快乐,然心中亦缺乏安全感且不能摆脱生命的虚无感,故终不能摆脱于痛苦。

    此痛苦者即意识流本身的幻戏。欲免于此则必认识自我的第二个层面即清净心。此清净心即不异乎意识流,亦不同乎意识流,乃属意识流的另一面,即由自我的一悟而得以窥见。即是意识流由实转空的变化。认意识流为唯一的实有,由此误会而生出人生的痛苦。那么再由静悟的功夫而体认到此延绵不断的意识流本来是中空的,此中空的体验即能生出解脱的力量。故此中空即为自我的清净心,则悟入真幻不二。

    然此唯悟方可。很多人只是通过大脑的思想而建立这样一观念,实际上依然属于意识流的幻戏,故不能生起真正作用。以为自己醒了,实际上尚迷于梦中之梦。所谓悟者即自我本蕴的灵力,此一灵力即能开启解脱之门。故关键则在体验意识流本身是中空的,则在此意识流中自然生起与之平行的清净心。此清净心即解脱的力量而非实有此清净心。故此清净心纯属不思议境界。故真正的自我即是不思议的。

    保任此超越的认识即实现了自我的解脱。故解脱之道属内证之道,不假外求。只是从意识流的执迷中走出来,而不陷入意识流的幻戏中试图解释一切,即成为一个百科全书者。故出世法与世间法可各自独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而不贪大求全,实为短暂人生中普通人的明智之举。找准了关键点才能致力于关键点,不为意识流的万般变化所迷惑。此清净心即不落一切概念之中,即为当机作用。对此清净心的反复追究,即落入意识流的陷阱。亦不认为自己能以一简单的法则解释一切。此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深意。

    恪守有限的知为一重要原则。强不知以为知只会导致沦陷。此亦由对解脱之道的信仰而引发的实行。无信仰而纯粹的理性则不能到达,必由信仰才能深入。故能将对此清净心的体认深入到底,心无旁骛,人生即归于纯粹的解脱。否则由意识流所显示的庸常人生的幻象,必使这一点灵力淹没于时间的长河。时间感即意识流的另一特征,令自我陷入轮回的幻网。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意识流的幻现。然而这意识流本身并不可怕,当自我回归于清净心,自我就不受这游戏的束缚,就是清醒的看者,行者,游戏者。

    请问宇宙是自然的还是有意识的呢?提出这个问题就会引发人们没完没了的争论。我跳出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我要说,宇宙既是自然的也是有意识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是非人格的也是人格的。宇宙就是这样的矛盾统一体。所以你无法说我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那是你的思维方式,不是我的思维方式,我根本不这样考虑问题。

            人们常说人体是一个小宇宙,那反过来也可以说,宇宙是一个巨大的人,或者说宇宙也是一个生命体。其实怎样说都行,因为存在就是观念的映射。观念映射出了存在,而存在又影响着观念,整个世界都处在一种纠缠的关系之中。所谓的客观是从来不存在的,所以无论你怎样认识这个世界,你都能够证明你的认识是对的,因为世界就是你观念的产物。

            对于一个认为世界是自然的客观的物质的无意识的人而言,他一定会觉得我在胡说八道,他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的存在,他把主观与客观看得泾渭分明。虽然物理学家已经证实了存在只是能量的波动而已,虽然量子物理学已经证明了在微观世界中,观察者的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存在状态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他对此置若罔闻,他还是会固执己见。他觉得自己感受到的就是最真实的,他觉得全世界的人的感受都必定和他一样。其实我想告诉他,他所感受到的存在,仅仅是出自于他最初的观念的迷惑,然后就一个观念接着一个观念,一辈子都活在这样一种观念的世界,而非绝对客观的世界,他所以为的绝对客观的世界只是他观念的物化而已。当然他是不可能明白这一点了。

    对于另外一类人,他们认为宇宙是有人格的。这种认识要么来自信仰,要么来自某种体验。这同样也是一种观念的产物。但他们同样也会认为我在胡说八道,因为他们同样被观念所局限了。即使有的人有过神秘的体验,但是这种体验依然摆脱不了观念的统治。观念的强大,即使整个宇宙在它面前也是渺小的,这一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两类人,也不能说他们完全错了,这不是对错的问题,只能说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观念世界里。

            那么我写下这些文字,是不是同样是观念的产物呢?既是也不是。因为在一切观念之后都存在着一个本质,这个本质是超越观念的,这个本质不是通过观念能够发现的,而是必须抛开一切观念,进入纯然的直观,然后才有可能瞥见。所以我要表达的是超越观念的,但我表达出来的就一定是观念的。

            如果你有幸瞥见了它,观念的这座巨山就会开始土崩瓦解。然后你就明白了,自己平时的观察力太迟钝了,过去觉得一秒钟很短,现在才知道一秒钟是很漫长的,在一秒钟的时间内就足够完成一个骗局。你就一直这样被骗得团团转,从而产生了存在的实在感或某种信念。无论多么崇高多么神圣的信念和存在,其本质与无论多么卑微多么不堪的意识和事物,都是一样的,都是纯粹的宇宙本体。抓住了这一点,可谓不忘初心。忽略了这一点,那就是歧路亡羊,愈行愈远。

    人为什么会有意识?宇宙中为什么会出现有意识的物种?意识的范围是无限的还是预定的?意识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大奥秘。如果一个人经验不到自由,那么他就会产生上帝的观念。上帝的观念是人对自身局限的遗憾的表现。一个人会想,我可能具备了部分的智慧,但宇宙中还有更深远的智慧是我无法掌握的,它属于一个更高的存在,那就是上帝。整个宇宙,包括其中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的意志的表现。一个人必须皈依上帝,这样才能回到上帝那儿,实现人生的意义。宗教就是这样产生的。宗教是通往上帝的途径,而上帝是人的意识所感受到的上帝。人确立了上帝,从而确立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感以及人生的神圣感,从根本上赋予了人类存在的尊严。

    但是佛法却又从根本上解构了宗教,支离了上帝。因为佛法追问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这一切可能仅仅是意识的幻想,是人类社会的结构以及人类的心理结构催生了上帝的观念 。上帝并非智慧的终点,可能只是人类的一个休息点。再走下去就要有一种超出逻辑分析的觉悟了,或者说是对本质的不断探索所产生的一种直达本质的超常经验。这种对本质的经验也是对思维的突破,经验到这本质,就超出了一切的观念,那就不能说,我认为怎么样。因为不管我认为怎么样,那都是观念。真正的上帝是不能说的,不能表达的,不在观念之中的。禅宗所谓的顿悟,就是悟到这个。你给这个取了一个名字,你就是在制造迷惑。对这个的把握就能从一切困惑中出来。这就是神妙之悟。

    一个领悟这个的人,他就明明白白,但实际上他什么也不能说,他说任何一句话都说不到这个上头,这时候他就经验到了自由。意识的产生就是这个的作用,一切都是这个的作用。人类给自己提出了无数深奥的问题,但人类却不想这一切都是这个的游戏。领悟了这个就脱离了一切是非,你就是没有理由的不生不灭,任何理由都是这个的衍生物。对这个的把握只能是领悟而不是任何的思考。思考就是这个的产物,而不能到达这个本身。你不需要装模作样的修炼,修出一种感觉来。所有的感觉都是幼稚的。

    一个人在表象上是局限的,那么他为什么在表象上是局限的呢?他不可以在表象上也是不局限的吗?任何人回答这个问题,无论给出什么答案,都离不开思考,就像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也离不开思考一样。但是思考本身就已经脱离了这个,那么无论是怎样的答案都只是戏论。这个创造一切,包括创造一切疑问和解答,包括创造这篇文章。一个人没有领悟这个,没有看到这个的不生不灭,那他就完全被意识所掌控,那么意识就会制造出满天的神佛,或者他就会陷没虚妄的境地。

      在人间活了一百岁的柳下惠,坐怀不乱这件事发生在他二十六岁的时候。可见他有一种很深的灵性。因为这不是博览群书就能做到的,更不是道德说教所能达到的。不乱不仅是外在,内在也是丝毫不乱。

            达到这个境界首先要感受宇宙本体的存在,但仅仅是浮光掠影的感受肯定是不够的,还必须可以长时间定在这个本体里。能量决定心念,很多人在台面上讲话冠冕堂皇,但在台下完全是另一副嘴脸。所谓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其实也不一定这些人就想要口是心非,只是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这不是要求他们加强道德修养就有用的,因为他们控制不了能量在身体的运行,所以就必定会困在欲望之中,产生的种种想法其实不是他们自己的,只是欲望的幻化而已。能量下降的时候,人就会出现很多私心杂念。能量上升的时候,人就会产生一种崇高的道德感。有的贪官在看革命电影的时候,也会感动得泪流满面,在那个时刻,他的能量就被带上去了,他心里面就会有一种正义感。但这是短暂的,很快他又会回到常态,因为他无法保持能量处在高处。

            能量提升了,心念一定会改变。必须先感受到宇宙的本体。朱熹的理学,王阳明的心学,诸子百家都是讲这个问题。怎样感受本体,各有各的办法,直观就是一个法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万事万物都是蝉,我们所认为的自我就是螳螂,大部分人一辈子就是在做螳螂,把感觉上的自我当成了唯一真实的自己。这个骗局不容易被看穿,人的一切欲望一切想法一切情绪都由此产生。所谓的直观就是在这种自我感受的后面,要安置一只黄雀,冷静的不受干扰的看着螳螂的一举一动,只要时机成熟了,黄雀就会把螳螂吃掉,根深蒂固的自我感就会开始消融,就知道古人所谓身外有身的意思。那个身外之身的体验就是融入宇宙本体的开始。

            你还要继续在黄雀之后安置一个举着弹弓的小孩,等到时机成熟,那个小孩会用弹弓把黄雀打死。也就是你心中还有对待,等到黄雀被后面的小孩打死了,就意味着你将本体与现象融合起来了,在你的意识里,不再有现象,也不再有本体,只有浑然的一体。一切都成为超验,吃喝拉撒都成为超验性的存在。你也不会去给自己制定什么规矩,不去恪守任何禁忌,不给自己提出什么要求,你也没有任何方法,就像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句话,你成了自然,自在。

      做人就是做自己,绝对的做自己,绝不改变一丝一毫,让最真实的自己袒露出来,其他的都不必考虑。不要在乎自己是怎样的人,就这样活着。没有比这更好的状态,可我们就是觉得现状很糟,我们就是想改变。然后我们就会有想法,就会有行动,就这样展开人生。然后就会改变很多,不管是否符合预期。回首一生,我们总结这辈子,觉得自己的人生有多少意义,这都是建立在改变之上的。如果我们没有任何改变,在心灵上还是像小时候一样,会不会觉得自己白活了呢?有的人就是这样,虽然一辈子经历了很多,但始终还是像小孩子一样,绝对的做自己,一生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虽然饱经风霜,备尝艰辛,在人群里浮沉,但他就是不受改变,虽然潜移默化,但岁月的磨砺只让他的心灵更加纯粹。

            从不想自己要变成一个怎样的人,要有一颗怎样坚强的心,为什么要改变自己呢?谁说自己不好呢?为了好而改变自己值得吗?谁又可以真正的改变呢?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戴上了一副面具,我们以为自己改变了。时间久了,面具和脸粘合到一起了,我们认为这就是自己,假的真不了。这样的虚假人生永远是空虚的。我们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建立在改变之上,我们要变的更好。但这只是建立在欲望之上的想象。我们可能的确像我们想的一样变的更好了,然后我们从中收获了很多利益,然后我们就满足了。这就像是一个小孩打游戏非常入迷,然后把自己忘记了,只知道游戏的世界存在。打游戏也会让人满足,所以会让人上瘾,因为这样的满足就是不满足,它永远不会被满足。所谓上瘾就是饥渴,因为一开始就是错的。

            在你还没有想清楚之前不要走路,否则很容易迷路。人生就是这样,还没弄明白就开始奋斗,得到了那么多,打游戏很容易出现幻灭感。情愿天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浪费时间又怎么样?争分夺秒呢?为了什么呢?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就怎样,喜欢干活就多干活,不喜欢干活就懒惰,爱说话就多说话,不爱说话就沉默。热衷应酬就山吃海喝,不好交际也就不在乎得罪人。那么想改变自己就去改变自己,不想改变自己就不要勉强。哪怕真理存在,不喜欢的也不必去追求,喜欢的那就去追求吧。这就是我对人生的态度。我想这样活,但你可以那样活。我不打算做任何改变,我就这样活着,允许自己所有的缺点和毛病存在,不琢磨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也没有打算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看不清自己,也不想看清,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干什么,不知道自己明天又是什么想法,我就是这样呼吸,这样活着,跟条狗也差不多。

    当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摆脱死亡阴影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错了。因为我们认为有死亡这回事存在。真正的问题不是死亡,而是我们认为死亡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不要急着去想怎样摆脱死亡的阴影,先质疑一下我们对于死亡的认知。死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心脏停止跳动了,呼吸消失了,我们就认为死亡发生了。这是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是被教育出来的,并非先天的。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有生和死的观念,但现在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让我们以为事实就是如此。只要我们暂时放下人类的观念去看待整个存在,这需要彻底的放下,我们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存在的另一副光景。我们将丧失自我,这个从来就没有的东西。现在我们觉得这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我们无法接受自我的不存在,但当我们把一切观念都放下以后,我们将发现自我的存在只是画蛇添足。然后我们就会看到,在整体的存在里面,只有变化,变化是唯一的,没有本质,没有生死。关于生命的本质,关于出生和死亡,那都是我们观念的产物。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样的观念,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自己是自己?这是一个可以解释但解释不清的问题。因为解释就是在制造观念。最明智的就是立刻看清这样的事实,而不是没完没了的问为什么。我们的观念是荒诞的,对着荒诞那么正经则是可笑的。置之不理,不了了之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这一生的问题其实就是观念的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问题存在。得了癌症,出了车祸,多可怕的事情啊。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样的事情可怕呢?因为这是对自我的沉重打击,这威胁到了自我的存在。但这只是观念。不是说我们要具有怎样的观念,而是我们为什么会有观念?当然我不是需要一个回答,我们应该立刻放下所有的观念,这就是最好的回答。那么生和死就不存在了,幸运和不幸就不存在了,幸福和烦恼就不存在了。哪怕明天彗星就要撞击地球,那也没事,我们的恐惧发源于观念,当观念消失了,不是我们有意让观念消失,那只是另一种观念,而是在我们放下观念,看到纯粹的存在以后,观念就主动消失了,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事实。然后我们的恐惧也就消失了,或者说不受恐惧的影响了。当我们想起生和死,我们就进入了观念的世界。当我们放下了观念,生和死就无从谈起。我们只是如实的存在,顺应变化之道,其他的就没有了。

    纪晓岚这辈子原创的著作除了《阅微草堂笔记》之外,基本就没有了。纪晓岚很长寿很博学,他编纂《四库全书》把天下的书都翻了个遍,认为自己没必要再废话了,不可能写出前人没有写过的东西了。确实如此,所谓原创,只是相对而言,就算《阅微草堂笔记》,也不过是脱胎于《聊斋志异》,而《聊斋志异》又脱胎于前人的志怪小说。所以要完全原创是不可能的,无论你想法多奇特多叛逆,历史上总有跟你类似的人存在,甚至远远超过于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能想到的,你能悟到的,前人都想到了,都悟到了,只是表达方式外加时代的水印不同。

            虽然我写了一堆文章,其实也不过是在重复古人的话,看了一些古人的著作,感觉跟他们好像就是文言与白话,高科技时代与农耕时代的差别。不是我有意模仿他们,我们的思想感悟就是这么雷同。但古人的书往往少有人问津,就是当代的名著看的人也少,只有新出的书最为畅销。人们就是喜新厌旧,哪怕是新壶装旧酒也好。四大名著大家都听烦了,其实很多人只是听过书名或者故事梗概,但已经没有阅读原著的兴趣,然而唐家三少之流的网络作家,他们的快餐著作却能够洛阳纸贵。难道他们写的东西前人都没有写过吗?几十年后现在的畅销书大多会陷入门庭冷落的境地。当年四大名著可不都是超级畅销书吗?任何著作都是有有效期的,只是长短不同。因为每一本书都是人写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时代性,他的思想可以超越时代,但他的语言一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

            人们需要熟悉感,陌生的东西会产生距离感,让人难以接受。一本书要让人们接受,首先要有当代性,如果它的话语远离当代,那就难以为大众接受。历史上每一部名著都是具有永恒价值的,但它们对大众的辐射效应却是随着时间而不断递减的。如果只有一个孔夫子,也就没有后来的儒家了。只有一个释迦牟尼,也就没有佛教的存在了。人能弘道,人亡政息,不是说后人就一定能超越前人,其实后人超越不了前人,如果前人能被后人超越,那么前人的境界就是有限的,那么后人也一定会再被后人超越。谁能超越老子?谁能高出佛陀?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叛逆分子,以为自己能够超佛越祖,其实要说叛逆,谁能比老庄比佛陀更叛逆?历代禅宗大师都很叛逆,但他们不过是替佛陀活在了当代,如果佛陀穿越到了他们生活的时空也必然如此。

            人们在心理上就是亲近与自己同时代的人物,纪晓岚写了《阅微草堂笔记》,虽然《山海经》《搜神记》也很怪异,但在当时就不如《阅微草堂笔记》红火了,因为纪晓岚是当代人,而那些古典的作者早已化作了烟云。语言永远是当代性的,只有当代人写的东西才能够在语言上具有当代性,纪晓岚编了《四库全书》但看的人很少,如果他多写几部私人著作,对大众的影响可能会更深远。如果总考虑自己写的跟前人会有雷同,那么就没有人再有必要写任何东西了,我们就只能看那些属于历史的东西,那么我们的生活也就变成了历史,一切都会变得死气沉沉,这是不可想象的。无论前人多么了不起,都不能代替当代人说话,只有产生于当代的思想,才最具有生命力。为什么传统文化会衰败?几千年来不是产生了汗牛充栋的经典著作吗?现在不是有这么多人开设国学班之类的弘扬传统文化吗?因为那些人跟机器人也差不多,除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还能干嘛?

            两千年前孔子出而儒学兴,一千年前儒家遭到了禅宗沉重的打击,朱熹创立理学让儒家再次焕发新的生命力。五百年前儒家再次陷入僵化的困境,王阳明开创心学,让儒家又一次复活了。只有当代人能够影响当代人,之所以还有些人会去看古书,那也是某些当代人的影响,如果当代人放弃独立思考,靠着古书生活,古书很快就会消亡。再有价值的东西,过个一两代人也就没什么影响力了,只有当代人与前人思想共鸣,乃至心心相印,前人的东西才能传承下去。只有老子才能发扬老子,只有孔子才能光大孔子。一个人只会照本宣科在那里解读老子孔子,那是在毁灭老子孔子。不要妄想超越前人,不要害怕与前人雷同,你的真实感悟能与往圣先贤雷同,那算是你的造化,那你的贡献在当代肯定会大于往圣先贤。纪晓岚你是真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神圣的生活不只在静坐冥想祈祷之中,也在打麻将喝酒之中。打麻将喝酒同样可以是很神圣很崇高的,千万不要鄙视这些活动。一个人一辈子与世隔绝思考人生,探索生命的真谛,结果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如果他热情的投入喝酒抽烟打麻将唱歌跳舞的活动,他很可能会领悟生命的真谛。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道路适合所有人去走,没有任何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去做。印度哲学认为领悟真理的方法有八万四千种,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说法,这后面可以加几个零,你想加几个零都行,绝不至于夸张。但现实中人们是如此守旧,不要说没有八万四千种方法,被权威和传统认可的方法可能还不到八百四十种。人们一直都是狭隘的,是充满偏见的。一些传统的经典的方法可能适合一部分人,但绝不能适合所有人。所有的方法都是有时效性的,因为所有的方法都是在时间中产生的,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都有历史的局限性。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真理只有一个,但方法绝不是固定的,必须不断创新方法,方法是无穷无尽的。

            清代有一个叫纪晓岚的傻瓜,他读了很多书就读傻了,除了帮助乾隆主编了一部阉割文化的《四库全书》,效仿蒲松龄写了一部《阅微草堂笔记》,就没有什么著述了。为什么呢?他说他看了太多书,觉得自己无法再超越前人了,所以就不想写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每一个时代的独特性。再好的东西都有保质期,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没有什么不能触犯的金科玉律。很多人不是在追求真理而是追求传统和仪式,他们把方法看得比真理更重要,所以他们无法感悟真理,因为真理不属于任何一种方法。不对要打麻将喝酒心存偏见,你打坐冥想可能是很庸俗的,人家打麻将喝酒可能是很神圣的。心灵一旦染上偏见,就离真理十万八千里。要理解真理的遍在性,从而走出割裂与幻觉的陷阱。有的人永远不会对哲学思辨等高雅的东西感兴趣,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这种兴趣,他只对打麻将喝酒感兴趣。这并不意味着他与真理绝缘,他没有必要通过传统和权威的方法,他可以通过打麻将喝酒领悟真理。你要承认打麻将喝酒中存在着真理,不承认这一点你连起码的常识都不具备。既然打麻将喝酒中存在真理,那打麻将喝酒就是寻找真理的一种方法,与其他方法是完全平等的。如果它适合你,它对你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它不适合你,即使是最权威的方法对你也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不要强迫自己,也不要强迫别人,每个人在今生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法认识真理,哪怕你非常喜欢骂人,通过骂人你也可能获得真理。关键是要有一颗追求真理的心,这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对真理望而却步,心怀畏惧,就是因为他们受到了误导,认为追求真理要完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很痛苦,所以就放弃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你不需要改变任何生活方式,一切如其所是,只要你有一颗追求真理的心就够了,其他的都是画蛇添足,是强不知以为知,强不能以为能,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追求真理的人多如牛毛,而领悟真理的人却非常稀少的原因。因为他们都在用别人的方法往自己身上套,所谓削足适履是也。

            以后不要再有压力,不要再有负担,想打麻将就打麻将,想喝酒就喝酒,想抽烟抽烟,想看视频就看视频,想吃喝玩乐就吃喝玩乐。在一切活动中感悟真理,一切活动都是神圣的,千万不要有偏见,偏见是最有害的,是唯一与真理背道而驰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创作笔记(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jkaltx.html